《呈陈介叔》

时间: 2025-01-04 14:46:20

青帝东来驾彩鞯,烧灯过后少晴天。

逢春已办穿花屐,阻雨先寻载酒船。

但觉野云生树外,不知溪水涨滩前。

落梅有恨香还湿,不得飞来傍舞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帝东来驾彩鞯,烧灯过后少晴天。
逢春已办穿花屐,阻雨先寻载酒船。
但觉野云生树外,不知溪水涨滩前。
落梅有恨香还湿,不得飞来傍舞筵。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青帝驾着彩色的马车东来,烧灯后却少见晴天。
春天来临时我已经准备好穿花的木屐,却因雨阻挡了我的脚步,先去寻找载酒的小船。
只觉野外的云彩在树外升起,不知道溪水在滩头已经涨起。
落梅花虽有遗憾,但香气依旧湿润,无法飞来依偎在舞宴旁。

注释:

  • 青帝:春天的神,也称“青帝”或“春神”,象征春天的来临。
  • 彩鞯:色彩斑斓的鞍,形容春天的华丽。
  • 烧灯:指夜晚点灯。此处暗示春天的夜晚多阴雨。
  • 穿花屐:穿着花纹的木屐,象征春天的美好与轻快。
  • 载酒船:载着酒的船,象征着春游。
  • 野云:指自然界的云,象征春天的景象。
  • 溪水涨滩前:溪水上涨,浸湿了滩涂的前面,表现春水涌动的情景。
  • 落梅:指梅花凋落,遗憾之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帝”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代表春天的神灵。古人相信四季由不同神灵掌管,青帝是春天的主宰,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中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宗远,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其作品多流传于后世,风格清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因天气不佳而无法尽情享受春光的遗憾。

诗歌鉴赏:

《呈陈介叔》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开篇即以“青帝东来”引入春的主题,展现了春天的来临。然而,接下来的“烧灯过后少晴天”则暗示了春天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伴随着阴雨。此时,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渴望,已经备好“穿花屐”,却因“阻雨”而无法行动,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无奈和渴望。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野云生树外”描绘出春日的景象,同时又对“溪水涨滩前”的情景感到无知与迷惘。最后,诗人以“落梅有恨香还湿”来总结情感,虽然梅花已落,但其香气仍然湿润,暗示着春天的美好虽然短暂,但却令人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忧伤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帝东来驾彩鞯:春天的神明驾着彩色的马车东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2. 烧灯过后少晴天:夜晚点灯之后,春天的晴天却少之又少,暗示阴雨天气。
  3. 逢春已办穿花屐:春天来临时,诗人已准备好春装,期待外出游玩。
  4. 阻雨先寻载酒船:因雨阻挡,诗人只好先去寻找载酒的小船,表现无奈。
  5. 但觉野云生树外:感受到野外的云彩在树外升起,描绘自然景象。
  6. 不知溪水涨滩前:不知溪水已涨至滩前,表现出诗人的迷茫。
  7. 落梅有恨香还湿:落梅花虽有遗憾,香气依旧湿润,表现情感的复杂。
  8. 不得飞来傍舞筵:无法飞来依偎在舞宴旁,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帝比喻春天,生动形象。
  • 拟人:云彩和溪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加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穿花屐”与“载酒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美好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帝:象征春天的神,代表生机与希望。
  2. 彩鞯:美好的事物,代表春天的华丽。
  3. 穿花屐:春天的轻快与美好,象征出游的期待。
  4. 野云:自然的变化,象征春天的景象。
  5. 落梅:春天的短暂与遗憾,象征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帝”代表什么? A. 冬天的神
    B. 春天的神
    C. 夏天的神
    D. 秋天的神

  2. 诗中提到的“穿花屐”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期待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3. “落梅有恨香还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望与遗憾
    C. 愤怒
    D. 安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描绘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展现了夜晚的静谧。而《呈陈介叔》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了期待与无奈,风格虽不同,但同样蕴含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