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傅。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
白话文翻译:
谢公曾经走过的地方,石鼓依然如故。地方狭窄,河流常常泛滥,山峰高耸,港口似乎要旋转。如果不是因为诗句的描述,还有谁能传承这些呢?怀着思念,久久徘徊,寒凉的郊外升起了暮烟。
注释:
- 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曾游历石鼓山。
- 石鼓:指石鼓山,位于今福建省福州市。
- 地狭川多涨:形容地方狭窄,河流容易泛滥。
- 山高浦欲旋:形容山峰高耸,港口似乎要旋转。
- 不因诗句说:如果不是因为诗句的描述。
- 更复有谁傅:还有谁能传承这些。
- 怀望徘徊久:怀着思念,久久徘徊。
- 寒郊起暮烟:寒凉的郊外升起了暮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徐玑在游历石鼓山时,受到谢灵运的影响,感慨时光流转,自然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玑在游历石鼓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谢灵运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石鼓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石鼓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壮美和历史的沧桑。诗中“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一句,既表达了对谢灵运的怀念,也暗示了自然景物的恒久不变。“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则进一步以具体的地理特征来强化这种恒久感。后两句“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傅。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则抒发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诗句传承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开篇即点明地点和历史背景,谢公指的是谢灵运,他曾游历石鼓山。石鼓依然,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物的恒久不变。
- “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具体描绘石鼓山的地理特征,地势狭窄,河流容易泛滥,山峰高耸,港口似乎要旋转,形象生动。
- “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傅”:强调诗句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因为诗句的描述,这些景物和情感还有谁能传承呢?
- “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抒发情感,怀着思念,久久徘徊,寒凉的郊外升起了暮烟,营造出一种孤寂和怀旧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拟人:“山高浦欲旋”中的“欲旋”赋予了山和港口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中的“地狭”与“山高”,“川多涨”与“浦欲旋”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景物的敬畏和对历史的追忆。通过对石鼓山的描绘,表达了自然景物的恒久不变和人事的变迁,以及对诗句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 石鼓:象征着历史的恒久和自然景物的恒定。
- 地狭川多涨:形象地描绘了石鼓山的地理特征,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山高浦欲旋: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山和港口以动态,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寒郊起暮烟:营造出一种孤寂和怀旧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谢公”指的是谁? A. 谢灵运 B. 谢安 C. 谢朓 D. 谢混
-
“石鼓尚依然”中的“石鼓”指的是什么? A. 石鼓山 B. 石鼓文 C. 石鼓乐器 D. 石鼓石碑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自然景物的恒久不变? A. 谢公曾步处 B. 石鼓尚依然 C. 地狭川多涨 D. 山高浦欲旋
-
“怀望徘徊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思念 D. 愤怒
答案:
- A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同样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历史的追忆。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玑的《谢步石鼓山》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历史的追忆,但徐玑的诗更加注重对地理特征的描绘和对诗句传承的重视。
- 徐玑的《谢步石鼓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但徐玑的诗更加注重对历史的追忆,而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谢灵运诗集》:收录了谢灵运的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徐玑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情感。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徐玑诗中的自然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