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遐想吴门人姓梅,高踪千古共徘徊。
橘中傥有商山乐,不必胡僧问劫灰。
白话文翻译:
我遐想着吴门那位姓梅的人,他的高洁品行与千古之人共同徘徊。
或许在橘子树下能够听到商山的乐声,何必去问那胡僧关于轮回的灰烬呢?
注释:
- 遐想:远远地想象。
- 吴门:指的是吴地,今江苏一带,著名的文化和艺术发源地。
- 梅:梅姓,可能指代某位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或高士。
- 高踪:高洁的品行和风范。
- 千古:形容时间久远,代代相传。
- 橘中:指橘树,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商山乐:商山的音乐,寓意高雅的艺术或乐趣。
- 胡僧:指外族的和尚,常用来象征迷惑或误导的人。
- 劫灰:指轮回之苦,生死无常,佛教用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诗歌和词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张元干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古人和美好事物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范才元道中杂兴 其一》创作于张元干游历的过程中,背景是当时社会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以及对佛教思想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吴门士人的遐想,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俗困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恼的淡然态度。开篇以“遐想”引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梅姓之人象征着高洁的人格,诗人希望与其同游千古,反映出对理想人格的崇拜和向往。接着提及“橘中傥有商山乐”,表现出对自然美好和艺术的向往,暗示着在自然中也能找到乐趣与慰藉。最后一句则通过对胡僧问劫灰的否定,表达了诗人对佛教轮回思想的反思,认为不必被世俗的烦恼所束缚,反而应该追寻心灵的自由与高雅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人文与自然,情感上则融合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世俗困扰的超然,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遐想吴门人姓梅:诗人遐想起吴地(今江苏)的一位姓梅的高士,暗示对古代文化名人的崇敬。
- 高踪千古共徘徊:这位梅姓高士的品德和风范能够与历史长河中的伟人相提并论,代表了永恒的理想。
- 橘中傥有商山乐:提到橘子树下可能有商山的乐声,象征着自然界中的乐趣与和谐。
- 不必胡僧问劫灰:否定了去问世俗和尚关于轮回与苦难的必要,强调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梅”与“橘”象征高洁的品德与自然的美好。
- 对仗:诗中上下句之间有一定的对称关系,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梅与橘分别象征着高洁与乐趣,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高尚的人格与精神自由,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高洁、清雅的人格。
- 橘: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乐趣。
- 商山:代表着高雅的艺术和自然的和谐。
- 胡僧:象征迷惑与世俗的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姓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位高士
- C. 一种水果
- D. 一种树木
-
诗人对“胡僧”的态度如何?
- A. 崇敬
- B. 否定
- C. 追随
- D. 无所谓
-
“高踪千古共徘徊”表明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 A. 财富
- B. 人格
- C. 名声
- D.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同样以梅花象征高洁的品德。
- 《山中问答》 by 贾岛:探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故乡的思念,展现出情感的共通性。
- 《登高》 by 杜甫: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超脱,虽主题不同但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