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
时间: 2025-01-06 07:30: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
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
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
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
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
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
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力和名利的淡泊态度,描绘了他在精舍中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感叹自己并非世俗所需的器物,宁愿与自然融为一体。尽管身处喧嚣的世间,心中却向往自由、饮酒、自得其乐。即使有时懒于读书,依然乐于在社腊年会中游玩山川。当他收到了被选为官员的消息时,内心却感到愧疚和拘束,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荣誉。诗的最后,他怀念与朋友的离别,依依不舍,目送远方的山川,感受自然的美好。
注释
- 简略非世器:意为简朴而不被世俗重视的器物,表达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 逍遥精舍居:指在精舍中自在生活,享受自由的状态。
- 社腊会高年:社腊指的是古代祭祀活动,诗人通过此活动与自然亲密接触。
- 明世方选士:指当时社会正选拔人才,诗人在此时感到压力和责任。
- 愧忝郎署迹:感到愧疚,不配在官员的职位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长春,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2年。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韦应物被任命为尚书郎之际,表达了他对官职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及心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恬淡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简略非世器”引入,表明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接着描绘精舍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多次提及自然,如“山川恣游瞩”和“远峰明夕川”,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人对待官职的态度也颇具哲理,虽然收到任命,却感到愧疚与拘束,表现了士人对名利的复杂心理。此外,诗中还有对朋友离别的感伤,增添了一份人情味,使整首诗情感丰富而层次分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从容淡泊的生活哲学,令人深思。韦应物的诗风清新脱俗,给人以启迪,颇具唐代文人的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简略非世器:表达自己不被世俗重用的心态。
- 委身同草木:宁愿与草木同在,体现对自然的向往。
- 逍遥精舍居:描绘在精舍中自得其乐的场景。
- 饮酒自为足:酒是自给自足的快乐,强调内心的满足。
- 累日曾一栉:形容懒惰,未曾梳理,强调对世俗繁琐的疏远。
- 对书常懒读:即使有书在旁,也懒于去读,表现对世俗知识的漠然。
- 社腊会高年:描绘社腊祭祀活动的欢乐与自由。
- 山川恣游瞩:游览山川时的心情愉悦与自然的亲密。
- 明世方选士:感叹当世选拔人才的压力。
- 除书忽到门:突然接到任命的消息,感到惊讶。
- 冠带便拘束:即将被冠冕,内心却感到束缚。
- 愧忝郎署迹:内心的愧疚感,认为自己不配这个官职。
- 俯仰垂华缨:形象地描绘了对名利的无奈与感伤。
- 飘飖翔轻毂:比喻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行将亲爱别:即将与所爱的人分别,感到不舍。
- 恋此西涧曲:对西涧美景的留恋,表现对自然的依恋。
- 远峰明夕川:描绘远方的山水景色,呈现自然的美好。
- 夏雨生众绿:夏天的雨水滋润大地,描绘生机勃勃的景象。
- 迅风飘野路:形容行路中的轻松自在。
- 回首不遑宿:回首过去的生活,却不敢停留。
- 明晨下烟阁:预示明早将离开这个地方。
- 白云在幽谷:描绘幽静的山谷中白云飘荡的美丽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逍遥精舍居”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协调,形成了韵律美。
- 拟人:自然景物如“白云”被赋予了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木:象征自然,代表诗人宁愿与自然为伴的心态。
- 精舍:象征隐逸生活,表达诗人的理想追求。
- 山川:象征自然的美好,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白云:象征自由与恬淡,绘制出一种宁静的生活图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轻松淡泊
C. 怨恨不已
D. 无所谓 -
诗中提及的“精舍”代表: A. 宫殿
B. 书院
C. 田园
D. 隐居之地 -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的是: A. 人生的无奈
B. 自然的美丽
C. 离别的伤感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韦应物《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与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但韦应物更多地表现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而陶渊明则更为洒脱和从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