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沉忧。
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
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
坐见苍林变,清辉怆已休。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倚在阳台上,远望着天边,心中满是忧愁。
怎能知道故乡的明月,如今正照耀在这座楼上呢?
衰败的莲花散发着余香,秋天的新露晶莹剔透。
坐在这里我看到苍翠的树林改变了模样,清冷的月光也显得悲凉而已停歇。
注释
- 端令:正好,恰好。
- 倚悬槛:靠在阳台的栏杆上。
- 长望抱沉忧:长久地凝望,心中充满了沉重的忧愁。
- 宁知:怎么能知道。
- 故园月:故乡的月亮。
- 衰莲:衰败的莲花。
- 馀馥:余香,剩下的香气。
- 华露:美丽的露水。
- 湛新秋:清澈的新秋。
- 苍林变:苍翠的树林发生了变化。
- 清辉怆已休:清冷的月光显得悲伤而停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作语言清新,意境深邃,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韦应物在外游历时,思念故乡的情感交织在对自然景致的描写中,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楼中月夜》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孤独。首句“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沉忧”,展现了诗人在夜晚静坐时的孤独与思考。倚着阳台,仰望明月,诗人心生忧虑,似乎在思念故乡的亲人和故土。这样的情感在后面的句子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诗人提到“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这句将故乡的月光与眼前的月光对比,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异地,心中对故乡的牵挂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接下来的“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衰败的莲花和清晨的新露,既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内心情感的映射。最后一句“坐见苍林变,清辉怆已休”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清辉的月光与苍翠的树林形成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交织,构建了一幅忧伤而美丽的夜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端令倚悬槛:诗人恰好倚靠在阳台上,展现出一种悠闲而又孤独的状态。
- 长望抱沉忧:长时间地凝视远方,心中充满忧愁。
- 宁知故园月:反问,表达对故乡月亮的思念。
- 今夕在兹楼:强调此时此刻,月光洒在自己所在的楼上,与故乡的月光产生对比。
- 衰莲送馀馥:描绘衰老的莲花依然散发余香,暗示生命的流逝与美好。
- 华露湛新秋:秋天的露水清亮而美丽,象征新的开始。
- 坐见苍林变:静坐中见到树林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 清辉怆已休:月光的清冷与悲伤,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比作思念的纽带,连接故乡与异地。
- 拟人:让“衰莲”与“华露”具有情感,增添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衰莲”与“华露”,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形成了一种忧伤而又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乡与孤独,连接故乡与异乡。
- 莲花:象征纯洁与衰老,暗示生命的无常。
- 露水:象征清新与新生,展现自然的美丽。
- 苍林: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望抱沉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平静
- D. 愤怒
-
“衰莲送馀馥”中的“馀馥”指的是什么?
- A. 新鲜的香气
- B. 余下的香气
- C. 失去的香气
- D. 不再的香气
-
整首诗的主题可以用哪个词概括?
- A. 忘却
- B. 思念
- C. 离别
- D.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绘月夜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楼中月夜》都通过月亮表达思乡情感,不同的是,《静夜思》更直接,情感更为浓烈,而《楼中月夜》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间接反映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