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落第的朋友槐广的慰问与祝福。落第后,常常感到屈辱,但年轻时心境依然轻松。拜访亲人后,返回海边,似乎像舅舅一样得到了诗名。傍晚时分告别青山,远远寻找芳草。期待未来不再遥远,寒露已湿润了芜城。
注释:
- 下第:指科举考试未中,落第。
- 常称屈:常常感到屈辱、失落。
- 少年心独轻:年轻人心态轻松自在。
- 拜亲:拜访亲人。
- 海畔:海边。
- 似舅得诗名:指像舅舅一样有成就。
- 青山别:告别青山。
- 芳草行:寻找芬芳的草地。
- 寒露:秋天露水寒冷的表现。
- 芜城:指城市景象的萧条。
典故解析:
- 科举制度:唐代的科举制度是士人出仕的重要途径,落第对士人打击极大。
- 青山与芳草:青山象征着高远,芳草则代表生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应物与槐广的友谊深厚之时,槐广落第归家,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与鼓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科举制度的期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落第书生的心境与情感。诗人在开头指出落第后的屈辱感,然而在年轻的心态下,仍能保持轻松。这种对比突显了年轻人面对挫折时的乐观态度。接着,诗人描写了拜访亲人后返回故乡的情景,暗示了家庭和亲情在困境中的重要性。告别青山,寻找芳草,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逐渐浮现,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以“寒露湿芜城”结束,既有对秋天的描绘,也隐含着对城市繁华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下第常称屈:表达落第的失落感。
- 少年心独轻:年轻人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
- 拜亲归海畔:回家探亲,回归故土的情感。
- 似舅得诗名:对成功的向往与憧憬。
- 晚对青山别:告别青山,象征着对故乡的留恋。
- 遥寻芳草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 还期应不远:期待未来的希望。
- 寒露湿芜城:描绘秋天的景象与城市的萧条。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青山”和“芳草”比喻理想与追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面对挫折仍要保持乐观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人性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理想与希望,代表追求的目标。
- 芳草:象征着美好与生机,代表未来的美好生活。
- 寒露:象征着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少年心独轻”表达了什么? A. 对科举的厌倦
B. 年轻人的乐观态度
C. 对家庭的依赖
D. 对青山的怀念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寒露湿芜城”中的“寒露”象征着____。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落第的同情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对 / 错
答案:
- B
- 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韦应物与王维的诗歌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关怀,但韦应物更侧重于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