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见郑文昌于上柏)》
时间: 2025-01-04 12:3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见郑文昌于上柏)》
作者:李曾伯
平生宦海,是几番风雨,几番霜雪。
绿野来归身强健,镜里微添华发。
剑束床头,书寻架上,富贵轻于叶。
南坡石竹,年来尤更清绝。
好是梅坞松关,对湘溪一曲,翠屏千叠。
柱杖蓝舆诗卷里,尚小东山勋业。
只恐鸥盟,难忘鹤怨,未是闲时节。
片云收却,照人依旧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历经宦海浮沉的感慨,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面对风雨霜雪的磨砺,内心依旧坚强。虽然年华渐逝,白发悄然增添,但他将名利视为轻如鸿毛。南坡的石竹花在岁月中愈发显得清雅绝伦,梅花和松树环绕的地方,恰似那湘溪的乐曲,仿佛翠绿的山峦重叠。诗人凭杖吟咏,心中仍有东山的壮志,唯恐与鸥鸟相伴,难以忘却昔日的遗憾。此时,片云散去,明月依然照耀着他。
注释
- 宦海:指仕途,形容官场的复杂和艰辛。
- 风雨、霜雪: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
- 绿野:指大自然,象征归隐的理想。
- 剑束床头:象征着未竟的事业和追求。
- 南坡石竹:指一种花,形容自然的美。
- 梅坞松关:梅花和松树的意象,象征高洁与坚韧。
- 鸥盟、鹤怨:分别象征失去的友谊与未解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曾伯的晚年,可能是在他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人生起伏后,感慨于名利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事的淡然。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念奴娇》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开篇便以“平生宦海”引入,展现了诗人一生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霜雪,象征着他在仕途上的艰辛与困惑。这种开篇的反思,立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而后,诗人转向描绘自然,写“绿野来归身强健”,似乎是在呼应他内心的归隐之愿,经过风雨洗礼的他,更加珍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着提到“剑束床头,书寻架上”,则暗示了他对权力与名利的淡漠,富贵在他眼中显得如此轻薄。
诗中对南坡石竹和梅坞松关的描绘,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高洁追求。他的诗意在于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恬淡而清晰的心境。
最后,诗人通过“片云收却,照人依旧明月”的意象,表达了尽管经历了许多,内心依然明亮如月,仿佛在告诉读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心中那份宁静与明亮始终不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宦海: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宦海即官场,暗示了生活的复杂。
- 几番风雨,几番霜雪:人生的艰辛与磨难,形象地反映出诗人的经历。
- 绿野来归身强健: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感受到归隐后身心的健康。
- 镜里微添华发:时间无情,岁月在脸上留痕。
- 剑束床头,书寻架上:象征未竟的事业与追求,富贵却轻如鸿毛。
- 南坡石竹,年来尤更清绝:自然的美愈加显现,诗人心中自然的清新。
- 好是梅坞松关:梅花松树的意象,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 对湘溪一曲,翠屏千叠:描绘自然景色,如音乐般动人。
- 柱杖蓝舆诗卷里:诗人仍在追求诗意与理想。
- 尚小东山勋业:对东山之志的追忆与渴望。
- 只恐鸥盟,难忘鹤怨:表达对失去友谊的惋惜。
- 未是闲时节:人生未至闲适,仍在思考与追寻。
- 片云收却,照人依旧明月:最后回归宁静,内心的明亮依旧。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和拟人等手法,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经历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宦海:象征官场的复杂与艰难。
- 风雨、霜雪:人生的磨难与困扰。
- 绿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梅、松:象征高洁与坚韧的品格。
- 明月:内心的明亮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宦海”是指什么?
- A. 大海
- B. 官场
- C. 书籍
-
“剑束床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名利的淡泊
- C. 对战斗的向往
-
诗中提到的“鸥盟”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忘却
- C. 遗憾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苏轼的《念奴娇》主题相似,都是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但李曾伯的诗更加内敛,表现出对名利的淡然,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了豪放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