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蝶令·自遣
作者: 袁思古 〔当代〕
故里知音断,空余爨下桐。
飘零何必怨湘东。
自是老来吟目犯尘红。
往事休重话,生时已不逢。
蔬菘一饱竟难容。
可见今人无复故人风。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知音已经断绝,只剩下空寂的桐树在灶下。
飘零的我何必怨恨湘东的离别?
自从年老,我吟诗时只看到尘世的红尘。
往事不必再多谈,生前就没有相逢。
即使一顿蔬菜也难以填饱我内心的空虚。
可见如今的人们再也没有昔日的风采了。
注释:
- 爨:指灶,古代用来烹饪的地方。
- 湘东:指湘江以东,常用来指代离别之地。
- 尘红:形容世俗的繁华或纷扰。
- 蔬菘:指蔬菜。
- 故人风:指故人的风采与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古,现代诗人,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他的诗风清新而深刻,善于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当代,背景可能与社会的快速变迁和个人的孤独感有关,反映了对故乡与旧知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风蝶令·自遣》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句“故里知音断”,直接点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失落,知音的缺失使得心灵的归属感消失,后面用“空余爨下桐”形象地描绘了故乡的寂寥,桐树的意象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接着,诗人自问“飘零何必怨湘东”,表达了一种淡然的态度,虽然失去故乡的知音,但也不必怨恨命运的安排。进一步的“自是老来吟目犯尘红”,揭示了老年的无奈与对过往的回忆,尘红象征着繁华与纷扰,使人感到对岁月的感慨。
最后几句“往事休重话,生时已不逢”与“蔬菘一饱竟难容”,则是对往事的释然,虽有怀念却不再执着,现实的无奈使得内心的空虚更加明显,诗人在此表露了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对昔日风采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故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故里知音断” - 故乡的知音已经不在,感到极其孤单。
- “空余爨下桐” - 只剩下空寂的环境,桐树显得格外孤独。
- “飘零何必怨湘东” - 身处异乡,何必怨恨过去的离别。
- “自是老来吟目犯尘红” - 诗人在老年吟诗时只见到世俗的繁华。
- “往事休重话” - 过往的事情不必再多谈。
- “生时已不逢” - 生前与知音未曾相逢,留有遗憾。
- “蔬菘一饱竟难容” - 即使吃饱了蔬菜,内心的空虚依旧无法填满。
- “可见今人无复故人风” - 现如今的人们再也没有昔日的风采。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尘红”比喻世俗的繁华与纷扰。
- 对仗:如“故里知音断”与“空余爨下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故人的怀念,流露出对往事的释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面对孤独与空虚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故里:象征归属与思念。
- 知音:代表理解与情感的寄托。
- 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尘红:隐喻繁华与尘世的纷扰。
- 蔬菘:象征生活的平淡与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故里知音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失落
c) 开心 -
“飘零何必怨湘东”中的“湘东”指代什么?
a) 故乡
b) 离别之地
c) 朋友
答案:
- b) 失落
- b) 离别之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静夜思》相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袁思古的诗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遗憾和对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孤独。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中国现代诗人研究》
- 袁思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