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蝶令 夏闺》

时间: 2025-01-04 08:51:46

两黛弯眉叶,双红印枕文。

醒来一晌整罗裙。

蓦向碧梧桐下自开门。

书院吟蝉静,香炉宝鸭温。

如今天也怕销魂。

却怎日长不肯作黄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蝶令 夏闺
两黛弯眉叶,双红印枕文。
醒来一晌整罗裙。
蓦向碧梧桐下自开门。
书院吟蝉静,香炉宝鸭温。
如今天也怕销魂。
却怎日长不肯作黄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夏日早晨醒来后的情景。她的眉毛如同两道弯曲的柳叶,双颊如红印在枕头上的花纹。醒来后,她整理了一下罗裙,忽然走到碧绿的梧桐树下,轻轻开启了门。书院里的蝉声静寂,香炉散发出温暖的气息。如今的天空似乎也害怕这令人销魂的美丽,怎奈何白昼总是不愿长久停留在黄昏之中。

注释:

  • :指黛色,形容女子的眉毛。
  • 印枕文:指印在枕头上的花纹,形容女子的红润面颊。
  • 罗裙:轻薄的裙子,通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衣着。
  • 碧梧桐:指颜色青翠的梧桐树,象征清幽的环境。
  • 吟蝉静:书院里蝉鸣的声音很静,暗示夏日的宁静。
  • 香炉宝鸭:香炉中燃烧的香和宝鸭的温度,这里暗示温馨的氛围。
  • 销魂:形容美景或情境使人神魂颠倒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庆熹,清代诗人,才情出众,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作品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夏日的宁静与女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风蝶令 夏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夏日清晨的场景,诗人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容貌与心情。开头两句“ 两黛弯眉叶,双红印枕文”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容颜,更传达出一种懒洋洋的惬意。紧接着的“醒来一晌整罗裙”,则表现出女子从梦中醒来,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情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随着“蓦向碧梧桐下自开门”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幽静的境地,诗中的香炉和蝉声也是生活细节的体现。最后两句“如今天也怕销魂。却怎日长不肯作黄昏”则转向了对时光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着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留恋。

整首诗既有清新的自然描写,又有深邃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两黛弯眉叶”:形容女子的眉毛弯曲如柳叶,展现出她的美丽。
    2. “双红印枕文”:双颊的红润如同印在枕头上的花纹,暗示她的娇羞。
    3. “醒来一晌整罗裙”:从睡梦中醒来,整理衣裙,表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
    4. “蓦向碧梧桐下自开门”:突然向外走去,开启门扉,象征着对外界的向往。
    5. “书院吟蝉静”:书院中蝉鸣声悠扬而静谧,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6. “香炉宝鸭温”:香炉中香气温暖,暗示着一种温馨的环境。
    7. “如今天也怕销魂”:天空似乎害怕这销魂的美丽,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8. “却怎日长不肯作黄昏”:白天总是不愿意停留在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黛弯眉叶”比喻女子的眉毛,形象生动。
    • 拟人:如“天也怕销魂”,赋予天空人性,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手法,使诗歌韵律优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生活的细腻感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慨。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黛眉:象征美丽与青春。
    • 红颊:象征娇羞与柔情。
    • 碧梧桐:象征清幽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香炉:象征温暖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两黛弯眉叶”形容的是谁的什么特点?

    • A. 形容女子的眼睛
    • B. 形容女子的眉毛
    • C. 形容女子的嘴唇
  2. 诗中提到的“书院吟蝉静”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热闹的场景
    • B. 宁静的环境
    • C. 伤感的气氛
  3. 诗中“如今天也怕销魂”的含义是什么?

    • A. 形容天气炎热
    • B. 形容美好时光的珍惜
    • C. 形容天色阴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思与无奈。
  • 杜甫《春望》:同样涉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