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海三十载,穷观未见书。
文章耻沿袭,体制薄浮虚。
老去情怀恶,生平习气除。
交亲应笑我,术业废三余。
白话文翻译:
这三十年来我在湖海之间,穷尽所能却仍未见到书籍。
我对文章感到羞耻,不愿意抄袭他人的作品,认为这种体裁浅薄而浮虚。
年纪渐长,我对这种情怀厌恶,努力消除我一生的习气。
我的亲友们一定会嘲笑我,认为我在学业上已经荒废了许多。
注释:
- 湖海:指代广阔的水域,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人生经历和环境。
- 穷观:竭尽所能地观察、研究。
- 沿袭:指照搬、抄袭。
- 体制: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结构。
- 薄浮虚:形容文章的内容肤浅、不实在。
- 交亲:亲人、朋友等交往的人。
- 术业废三余:指在学业上荒废,三余为指余暇的时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文章耻沿袭”可视为对古代文人追求原创与个性的呼应,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文学创作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要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为主,风格清新,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年长之际,面临人生的反思与总结,表达了对自己学业和创作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三十年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湖海之间游历,却感到自己在文学上的无所作为,情感真挚而深沉。前两句描绘了他对书籍的渴望和对抄袭的拒绝,显示出他对文化的尊重和对自我创作的坚持。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挣扎,表达了随着年龄增长,诗人对过去习气的厌恶,以及对亲友嘲笑的无奈。整首诗结合了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我价值和学术追求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诗人三十年的经历与对书籍的渴望,暗示他对知识的追求。
- 第二联:强调不愿意抄袭的决心,体现出对原创的尊重与追求。
- 第三联:流露出对衰老的无奈与对情感的厌恶,揭示出内心的挣扎。
- 第四联:表现出对外界评价的敏感与对自己状态的自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湖海三十载,穷观未见书”,工整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自我反思,表现出对过去的悔恨与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湖海:象征浩瀚的生活经历与渴望的知识海洋。
- 书:象征知识与智慧,诗人对其的渴望与追求。
- 文章:象征文化创作的独立性与原创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抄袭他人文章的态度是: A. 感到自豪
B. 感到羞耻
C. 无所谓
D. 认为正常 -
诗人感到自己在三十年中: A. 学业有成
B. 荒废学业
C. 事业成功
D. 生活丰富
答案:1.B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豪放与洒脱,而杨冠卿则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自我价值的探讨,展现了不同的文人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收录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