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夜坐吟
冬夜沈沈夜坐吟。
含声未发已知心。
霜入幕,风度林。
朱灯灭,朱颜寻。
体君歌,逐君音。
不贵声,贵意深。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我静静地坐着吟唱。虽然声音还未发出,但我心中所思早已明了。霜气透入帷幕,风声穿过树林。红灯已经熄灭,我只能在黑暗中寻觅那曾经的容颜。我体会着你的歌声,追逐着你的音韵,不在乎声音的大小,而在乎深刻的意涵。
注释:
- 沈沈:形容夜色深沉、宁静。
- 含声未发:心中有所感受,但尚未开口。
- 霜入幕:霜气侵入窗帘,描绘出寒冷的气候。
- 朱灯灭:红灯熄灭,暗示环境的孤寂。
- 朱颜寻:寻找昔日的容颜,表现对往事的追忆。
- 体君歌,逐君音:体悟君主的歌声,追随那声音所带来的情感。
- 不贵声,贵意深:不在乎声音的响亮,而在乎其内在的意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经典典故,但可以看作对往事和情感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和对音乐意境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青莲居士,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体会。
创作背景: 《代夜坐吟》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各自的情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代夜坐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中,诗人静坐吟唱的场景。诗的开头,"冬夜沈沈夜坐吟",即设定了一个幽静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感觉。接着,"含声未发已知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深邃,虽然没有声音传出,但心灵的感受已经清晰可知。诗中的意象丰富,霜气与风声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冷峻、清新的气氛,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在追忆与体悟中,诗人逐渐从环境的描绘转向了对人和情感的思考。尤其是“朱灯灭,朱颜寻”中,朱灯的熄灭象征着孤独和失落,而朱颜的寻觅则更是引发了对往昔的怀念。最后,诗人用“不贵声,贵意深”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诗歌的内涵远比声响更为重要,这种深邃的思想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冬夜沈沈夜坐吟:描绘了一个寒冷、宁静的夜晚,诗人默默吟唱。
- 含声未发已知心:虽然未曾开口,心中情感已然显露。
- 霜入幕,风度林:描写了寒冷的气候,增强了诗的环境感。
- 朱灯灭,朱颜寻:灯光熄灭,象征孤独,意在追寻过去的记忆。
- 体君歌,逐君音:体会到对方的歌声,追求那份情感。
- 不贵声,贵意深:强调情感的深度比声音的响亮更为重要。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朱灯灭”比喻失去的光明与希望。
- 拟人:自然元素如霜、风都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氛围。
- 对仗:如“体君歌,逐君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寻,强调内在意蕴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感受。
意象分析:
- 霜:象征寒冷与孤寂,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朱灯:象征温暖与光明,灯灭则暗示失去。
- 夜:代表宁静与沉思的时间,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
- 歌声:象征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承载着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冬夜沈沈夜坐吟”中的“沈沈”意味着什么?
A. 明亮 B. 深沉 C. 热闹 -
“不贵声,贵意深”中强调了什么?
A. 声音的大小 B. 内在的意义 C. 外在的表现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和思念,但鲍照的《代夜坐吟》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和对音乐意境的追求,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鲍照诗集》
- 《南北朝文学史》
- 《古诗词赏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