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述 其十三 田畴》

时间: 2025-01-01 12:57:39

夜读刘虞传,胸坎生不平。

无终有一士,烈烈千人英。

栾布不足数,申胥难与京。

吾将夙严装,万里从之行。

谁为同心人,千载陶渊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读刘虞传,胸坎生不平。
无终有一士,烈烈千人英。
栾布不足数,申胥难与京。
吾将夙严装,万里从之行。
谁为同心人,千载陶渊明。

白话文翻译:

夜晚我读到《刘虞传》,心中感到不平。
无论如何,总有一位士人,他的气概胜过千人。
栾布(栾大)算不上名士,申胥(申包胥)也难与京城相提并论。
我将早早做好准备,万里之外追随他而行。
谁能与我同心共志,百年之后的陶渊明?

注释:

  • 刘虞传:指《后汉书》中关于刘虞的传记,刘虞为东汉末年地方官,因其正直而广受敬重。
  • 胸坎:此处意指心中或胸中的不平之气。
  • 烈烈:形容气概雄壮、声势浩大。
  • 栾布、申胥:两位历史人物,栾布为汉朝名将,申胥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意在说明其名声不如刘虞。
  • 夙严装:早早准备好行装,指出发前的准备。
  • 千载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因其隐逸生活而闻名,意指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学洢,字友之,号古愚,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时事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读史述 其十三 田畴》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对理想士人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读刘虞的传记引发作者内心的不平,展现了他对历史英杰的崇敬与对当下士人的失望。诗中提到的“无终有一士”,表达了对真正英雄的渴望,而“栾布不足数,申胥难与京”,则反映出对当时名士的讽刺。通过对刘虞的赞美,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政治和士人精神的向往。最后两句“吾将夙严装,万里从之行”则显示出他心中燃起的追随理想的火焰,寻找志同道合之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焦虑与希冀,展现了魏学洢的深厚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读刘虞传,胸坎生不平:夜晚阅读刘虞的传记,心中感到不平,表明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和对现实的不满。
  • 无终有一士,烈烈千人英:即使社会上有千人英杰,仍然渴望出现一位真正的士人,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栾布不足数,申胥难与京:栾布和申胥在诗人眼中都不是理想的代表,反映出对当代士人的失望。
  • 吾将夙严装,万里从之行:决心准备好,追随理想中的士人,体现出追求理想的坚定。
  • 谁为同心人,千载陶渊明:渴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与陶渊明的理想精神相契合。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如“烈烈千人英”与“栾布不足数”。
  • 比喻:将士人比作英雄,强调其气概。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突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士人的追求与对现实士人的失望,揭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冀。诗中流露出深切的忧国忧民情怀,体现了魏学洢的士人气概。

意象分析:

  • 夜读:象征沉思与反思,暗示对历史的深入探讨。
  • 士人:象征理想的追求与道德的坚守。
  • 万里:象征追求理想的艰难与执着。
  • 陶渊明:象征隐逸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刘虞是哪个朝代的人?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2. “吾将夙严装,万里从之行”中的“万里”表示什么? a) 距离的遥远
    b) 时间的漫长
    c) 旅途的艰辛

  3. 诗人希望寻找哪位历史人物的志同道合之人? a) 栾布
    b) 陶渊明
    c) 申胥

答案:

  1. a) 汉代
  2. a) 距离的遥远
  3. b)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隐逸理想。
  • 李白《将进酒》:表现对理想与豪情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魏学洢与陶渊明的对比:魏学洢关注现实与历史,陶渊明则更侧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追求,二者在士人理想的表达上各具特色,互为补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魏学洢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 《陶渊明的隐逸与理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