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
时间: 2025-01-19 18:5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
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
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
集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
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带方。
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力彰。
会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骑着白马、装备华丽的将领,他在辽水旁横行。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年轻人,原来他是卫队的羽林郎。英雄身披铠甲,手持闪亮的宝剑,山间的弓声响彻,土地的号角声绵长。宛河赋予了他勇气,陇蜀则以强大的威势著称。轮台上,敌人投降,伟大的名将在高阙上留下印记。他射杀熊猎兽,校猎的场面在长杨下进行。他的英名胜过卫青和霍去病,智慧超越平原君。岛夷在边境失礼,草木也触犯了边疆。征兵的号角在蓟北响起,轻骑兵从渔阳出发,部队随日晕而集,挑战如星光般耀眼。阵势如龙般运动,营地像虎翼般展开。他冲冠怒入敌阵,双臂越过金汤。尘土飞扬,战鼓急促,风中战旗飘扬。在这平华的土地上追击敌人,扫荡带着敌人的队伍。他立志为国奉献,更何况他本身就是武力的象征。千载之后,他的名声将满载于旗帜之上。
注释
- 白马:象征勇猛和高贵的战马。
- 金具装:金属铠甲装饰,显示出战士的身份与地位。
- 羽林郎:古代卫队中的年轻武士,负责皇宫的护卫。
- 文犀:指文采出众的武器,犀牛皮铠甲。
- 七星光:形容宝剑光芒四射,威武非凡。
- 宛河:传说中的河流,象征勇气与力量。
- 平良:指平原君,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 轻骑:指轻装骑兵,行动迅速。
- 金汤:比喻敌人的重重防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孔稚珪,字子晦,号惭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是著名的文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
创作背景
《白马篇》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动荡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战争与英雄的崇拜,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英勇行为的赞美。诗中对战争的描绘,展现出英雄豪杰的气概。
诗歌鉴赏
《白马篇》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古诗,整首诗以白马为引子,勾勒出了一位英勇将领的形象。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意象,展现出战斗的紧张与激烈。开篇用“白马金具装”描绘出将领的威武,接着反问“问是谁家子”,引发读者的好奇与关注。随后,诗人通过对装备、声响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英雄气概。
诗中多次提到历史人物,如卫青、霍去病等,强调了将领的英名与智慧,使得整首诗更具历史深度。同时,诗人也提到“岛夷时失礼”,表现了国家在边疆的困境和挑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结尾部分则强调将领为国捧心的壮志,展现出一种忠诚与豪情。
整首诗在气势和情感上都极为强烈,既有对英雄的赞美,又有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马金具装:描绘将领骑着白马,穿戴着金属铠甲,展示其高贵与勇猛。
- 横行辽水傍:将领在辽水旁边自由驰骋,显示出无畏和强大。
- 问是谁家子:引发对将领身份的好奇,增强诗的悬念。
- 宿卫羽林郎:揭示其身份,表明他是皇宫卫队的成员。
- 文犀六属铠:形容其铠甲华丽,文犀即为贵重材料。
- 宝剑七星光:宝剑光芒四射,象征着威武与锋利。
- 山虚弓响彻:山间的弓箭声响亮,表明战争的紧迫。
- 地迥角声长:土地上的号角声悠长,表现出战斗的持久。
- 宛河推勇气:宛河激励了勇气,象征着信心和力量。
- 陇蜀擅威强:陇蜀地区以强大而著称,体现出地理与人文的结合。
- 轮台受降虏:轮台上,敌人投降,展现胜利的景象。
- 高阙翦名王:高阙上留下名将的印记,强调历史的传承。
- 射熊入飞观:将领在飞观中射杀熊,表现出其卓越的射箭技艺。
- 校猎下长杨:猎场在长杨下进行,生动描绘出场景。
- 英名欺卫霍:将领的英名超越历史上的名将,显示其卓越。
- 智策蔑平良:智谋超越平原君,强调其军事才能。
- 岛夷时失礼:岛夷在边疆失礼,暗示外敌的威胁。
- 卉服犯边疆:草木象征着边境的争端,反映了战争的频繁。
- 征兵集蓟北:征兵号角在蓟北吹响,表现出征战的紧迫性。
- 轻骑出渔阳:轻骑兵从渔阳出发,行动迅速。
- 集军随日晕:部队在日晕下集合,展现出壮观的场面。
- 挑战逐星芒:挑战敌人如星光般耀眼,突显出英雄的气概。
- 阵移龙势动:阵势如龙般移动,表现出军队的威严。
- 营开虎翼张:营地如虎翼般展开,展示出军队的力量。
- 冲冠入死地:将领义无反顾地冲入敌阵,表现出勇气。
- 攘臂越金汤:跃过敌人的重重防线,表现出无畏的精神。
- 尘飞战鼓急:战斗中尘土飞扬,战鼓急促,营造紧张氛围。
- 风交征旆扬:战旗在风中飘扬,象征着胜利的希望。
- 转斗平华地:在平华的土地上追击敌人,表现出胜利的果敢。
- 追奔扫带方:追击敌人,扫荡敌军,展示出将领的果断。
- 本持身许国:将领立志为国奉献,表现出忠诚。
- 况复武力彰:不仅为国奉献,且展现出武力的强大。
- 会令千载后:千载之后,历史将铭记他。
- 流誉满旗常:名声将满载于旗帜,彰显其不朽的功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阵移龙势动”,将阵势比作龙,增强气势。
- 拟人:如“尘飞战鼓急”,赋予尘土和战鼓以人的特性,增强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忠诚与英勇,表现了古代将领为国奉献的精神和对战争的豪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与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马:象征勇猛与高贵。
- 金具:代表豪华与尊贵的装备。
- 宝剑:象征力量与荣耀。
- 山河:代表广阔的疆域与国家的命运。
- 战鼓:象征战争的紧迫与激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羽林郎”是指什么? A. 皇宫的卫士
B. 商人的儿子
C. 农民的儿子
D. 学者 -
填空题:诗中“白马金具装”,表现了将领的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轮台受降虏”意味着将领获得了胜利。(对/错)
答案
- A
- 威武与尊贵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境将士的豪情与壮志。
- 《夜泊牛津口》:李白的诗作同样展现了英雄气概与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对比
- 《白马篇》与《出塞》:两者都表现了将军的勇敢与忠诚,但《白马篇》更聚焦于个人的英雄事迹,而《出塞》则更强调边疆的艰苦与将士的牺牲。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选》
- 《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