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八首 其八》
时间: 2025-01-06 17:2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韬光山下暮烟收,百折盘登最上头。
万竹排青随马足,众峰拥翠湿僧楼。
古潭影落须眉冷,断壁风来天地秋。
一线钱塘空际落,荡胸洗尽古今愁。
白话文翻译
在韬光山下,傍晚的烟雾渐渐消散,经过了许多弯曲的山路,我终于登上了最高处。
万竹林青翠,随着马蹄声轻轻摇曳,群山环绕着湿润的僧楼。
古老的潭水映出我的苍老身影,冷风吹来,让我感受到天地的秋意。
一线钱塘江的水面在空中缓缓落下,荡涤着我的心胸,洗去古今的忧愁。
注释
韬光山:指的是一个风景名胜区,象征着静谧与美丽。
百折盘登:形容山路曲折蜿蜒,登高的艰辛。
万竹排青:形容竹林青翠的景象。
湿僧楼:指的是寺庙,因蒙蒙细雨而显得湿润。
古潭影落:潭水的倒影,映射出诗人的冷静与思考。
断壁风来:形容破碎的墙壁,带来阵阵秋风,表现出苍凉的意境。
一线钱塘:指的是钱塘江,表现出水流的宁静与深邃。
荡胸洗尽:心胸的宽广与清澈,象征着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瑞玑,近代诗人,字子英,清末民初的学者,对诗词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渴望逃离现实的困扰。
诗歌鉴赏
张瑞玑的《西湖八首 其八》是一首描绘西湖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韬光山下暮烟收”引入了夕阳西下的宁静景象,暮烟的消散仿佛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内心的宁静。在经历了“百折盘登”的艰辛之后,诗人终于登上了山顶,俯瞰万竹排青,感受到自然的生气与活力。
“众峰拥翠湿僧楼”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在这片青翠的竹林和湿润的僧楼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和谐的氛围。然而,随着景色的变换,诗人也感受到古潭的冷影和断壁的秋风,似乎在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最后一句“一线钱塘空际落,荡胸洗尽古今愁”,将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钱塘江的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洗去古今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韬光山下暮烟收:描绘傍晚时分的宁静,山下的烟雾逐渐消散,暗示着一天的结束。
- 百折盘登最上头:强调登山的艰难,经过多次曲折,终于到达山顶,象征着追求目标的努力。
- 万竹排青随马足:形象地展现了竹林的生机,马蹄声激起竹子的摇曳,生动而有活力。
- 众峰拥翠湿僧楼:山峰环抱着湿润的寺庙,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和谐的氛围。
- 古潭影落须眉冷:潭水的冷影映照出诗人的内心状态,表达一种孤独与思考。
- 断壁风来天地秋:破败的墙壁和秋风带来的凉意,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苍凉的景象。
- 一线钱塘空际落:钱塘江的水面在空中缓缓落下,表现出无尽的深思。
- 荡胸洗尽古今愁:象征着心灵的洗涤与解脱,超越了时间的束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其情感,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反映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韬光山:象征隐逸与宁静的地方。
- 万竹: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 古潭:历史与记忆的影像。
- 钱塘江:时间与流逝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韬光山下”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宁静
- B. 喧闹
- C. 纷争
答案:A
-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现自然与心灵的结合?
- A. 夸张
- B. 比喻
- C. 拟人
答案:B
-
诗中“古潭影落须眉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思考
-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写登高望远的意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偏向于忧伤与沉重,而张瑞玑的《西湖八首 其八》则通过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经典解析》
- 《张瑞玑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