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棚接屋得阴多,
石径生苔奈滑何!
尽道疏篱宜细雨,
晴时最好晒渔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松树搭成的棚子与房屋相连,阴影非常多;石头小路上长满了青苔,走起来非常滑。人们都说稀疏的篱笆在细雨中最为合适,可是晴天的时候最适合把渔具晒干。
注释:
- 松棚:用松树搭建的棚子。
- 接屋:与房屋相连。
- 阴多:阴凉的地方多。
-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 生苔:长满青苔。
- 奈滑何:表示对滑的无奈,感叹走起来滑。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细雨:细小的雨。
- 晒渔蓑:将渔具(如渔蓑)在阳光下晒干。
典故解析:
本诗并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与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安康,表达对家国的深切关怀与个人的悲愤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诗人在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和家国的沧桑后,回归自然,渴望一种宁静而简单的生活,反映出他对过往岁月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老学庵北窗杂书》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联“松棚接屋得阴多”展现了一个幽静的环境,松树搭成的棚子为房屋遮挡阳光,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次联“石径生苔奈滑何”则突显了自然的真实与质朴,青苔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在这里得以体现。后两句通过“疏篱”和“细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尤其是他对晴雨变化的感知,以及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态度。整体上,诗歌传达出一种闲适、自然的生活情趣,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松棚接屋得阴多”:描绘了一个阴凉的环境,松树棚子与房屋相连,给人一种舒适感。
- “石径生苔奈滑何”:青苔生长在石头小路上,走起来滑,表达了对自然状态的无奈。
- “尽道疏篱宜细雨”:人们都认为稀疏的篱笆在细雨中最合适,寓意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
- “晴时最好晒渔蓑”:晴天适合晒渔具,体现了生活的智慧和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松棚”与“疏篱”来象征自然生活的宁静。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松棚:象征自然与宁静。
- 石径:代表通往内心宁静的道路。
- 青苔: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真实。
- 疏篱:隐喻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渔蓑:象征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松棚”与“石径”分别象征什么?
- A. 自然与生活
- B. 家与国
- C. 雨与晴
-
诗人认为什么天气最适合晒渔具?
- A. 雨天
- B. 晴天
- C. 风天
-
“生苔奈滑何”中的“奈”字表示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与陆游的《老学庵北窗杂书》在对自然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壮丽,而陆游则强调了生活的细腻与简单。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