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华如水,平沙似雪,雁唳过边城。
毳幕无眠,披衣伫立,玉粟乍寒生。
凭谁诉,拂云堆畔,风露已三更。
有限年华,无边心绪,一夜故乡情。
白话文翻译:
夜空月光如水般清冷,平坦的沙地如雪一般洁白,孤雁在边城上空鸣叫。
毛毯下难以入眠,我披上衣服伫立在窗前,感觉到寒意渐生。
我该向谁倾诉,云朵堆积在一旁,风和露水已过了三更时分。
有限的年华中,心中却有无尽的思绪,一夜之间思念起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华:月光,形容夜晚的光辉。
- 平沙:平坦的沙地,形容一片宁静的景象。
- 雁唳:雁鸣,指孤雁在空中叫声。
- 毳幕:毛毯,指用毛织成的盖物。
- 玉粟:形容寒冷的感觉,可能指露珠或寒气。
- 凭谁诉:向谁倾诉,表达孤独和无奈。
- 拂云堆畔:云彩堆积在一旁,描绘夜空的景象。
- 三更:指深夜的时分,一般是夜里11点到1点。
- 有限年华:有限的青春年华。
- 无边心绪:无尽的思绪和情感。
- 故乡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明显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从中可见古代诗词对月、雁、故乡等意象的普遍关注,反映了游子在异乡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启孮(1876-1935),字子贞,号筠庐,晚号云生,江苏吴江人。金启孮是近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少年游》创作于金启孮的游子生涯中,表现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时值社会变革,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在此诗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诗歌鉴赏:
《少年游》以夜景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孤独而清冷的画面。开篇通过“月华如水,平沙似雪”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游子内心的孤独。接着,“雁唳过边城”一句,将孤雁的鸣叫与边城的荒凉结合,进一步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毳幕无眠,披衣伫立”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寒夜中难以入睡的情景,体现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而“凭谁诉,拂云堆畔”则表现了诗人对倾诉对象的渴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交流的渴望。
最后两句“有限年华,无边心绪”将主题推向高潮,游子即便在有限的青春中,也有着无尽的思念与情感,尤其是“故乡情”更是贯穿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幽远,充满了对生命与故乡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华如水:用比喻手法,形容月光清澈明亮。
- 平沙似雪:用对比手法,强调沙地的洁白如雪,衬托月光的美。
- 雁唳过边城:孤雁的叫声在边城上空回荡,突出孤独感。
- 毳幕无眠:夜深人静,诗人难以入睡,体现夜晚的静谧与孤寂。
- 披衣伫立:描绘诗人披衣而立,感受到冷意,表现出内心的惆怅。
- 玉粟乍寒生:寒气袭来,让人感到突如其来的寒冷。
- 凭谁诉:表达孤独,想要倾诉却无处可言。
- 拂云堆畔:描绘夜晚云彩的景象,增添诗情画意。
- 风露已三更:时间已至深夜,强调孤寂的氛围。
- 有限年华:青春有限,借此感慨生命的短暂。
- 无边心绪:无尽的思绪,表达游子心中的复杂情感。
- 一夜故乡情:一夜之间对故乡的思念涌现,情感浓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华如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清冷。
- 对仗:如“平沙似雪”“雁唳过边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凭谁诉”,赋予倾诉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揭示了有限的生命中对人生和故乡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华: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平沙:象征宁静的环境,也反映内心的平静。
- 孤雁:象征游子的孤独与漂泊。
- 故乡情: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华如水”是用来形容什么?
A. 太阳
B. 月光
C. 雨水 -
诗中提到的“雁唳”代表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忧伤 -
“有限年华,无边心绪”的意思是什么?
A. 年龄大了
B. 年华有限但思绪无穷
C. 年华无尽
答案:
- B. 月光
- B. 孤独
- B. 年华有限但思绪无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乡思》 - 余光中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少年游》一样,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加直接,感情更为激烈。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夜晚的美丽,但其情感更加细腻,意境更为深远。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现代出版社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金启孮诗词集》 - 书香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