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韦应物的《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
西垣草诏罢,
南宫忆上才。
月临兰殿出,
凉自凤池来。
松桂生丹禁,
鸳鹭集云台。
托身各有所,相望徒徘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值班时的感受和思绪。诗中提到,西垣的草木在诏令结束后显得清幽,南宫的回忆中充满了对才华的向往。月光洒在兰殿上,微凉的风从凤池吹来。松树和桂花在禁苑中茁壮成长,鸳鸯和白鹭在云台上聚集。每个人都托身于各自的岗位,彼此遥望却只能徘徊。
注释
- 西垣:古代宫殿的一个部分,象征着朝廷。
- 南宫:指南宫殿,通常与皇帝的文治和人才有关。
- 兰殿:指的是用兰草装饰的殿宇,象征清雅。
- 凤池:传说中凤凰栖息的池塘,寓意高洁。
- 丹禁:指的是禁苑,通常是皇家禁地。
- 云台:高台,常用于观景或集会。
典故解析
- 月临兰殿:古代文人常用月亮象征清冷、孤独的情感,兰殿则象征高雅的环境。
- 鸳鹭集云台:鸳鸯象征情侣,白鹭则代表清雅,二者在一起暗示着和谐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号蕲州,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湖南。其诗风清新、典雅,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应物在夜间值班时,通过夜晚的景象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韦应物的《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出一种孤独和思绪的交织。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西垣草诏罢”展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在告诉读者,一切尘世的喧嚣已然平息,留下的是一片清幽。接着“南宫忆上才”则引入了对过去的怀念,诗人对才华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跃然纸上。
月光的描绘“月临兰殿出”,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明亮,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而“凉自凤池来”则暗示着一种清新的气息,带来了一丝凉意,象征着清醒与思考。
后半部分的意象更为丰富,“松桂生丹禁”描绘了皇家禁苑中的植物,象征着高洁和纯粹。而“鸳鹭集云台”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挂。诗的末尾“托身各有所,相望徒徘徊”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表明尽管彼此相望,却无法真正相聚。
整首诗在清丽的意境中,传达出一种隐秘的情感,令人深思。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垣草诏罢:西垣的草木在诏令结束后显得清幽,暗示了静谧的环境。
- 南宫忆上才:在南宫殿中,诗人怀念起往昔的才华,表达出对理想的追求。
- 月临兰殿出:月光洒在兰殿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
- 凉自凤池来:微凉的风从凤池吹来,增加了清新之感,暗示诗人的清醒。
- 松桂生丹禁:松树和桂花在禁苑中生长,象征着高洁与纯粹的理想。
- 鸳鹭集云台:鸳鸯和白鹭聚集在云台上,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托身各有所,相望徒徘徊:每个人各自有着自己的责任,彼此相望却只能感到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临兰殿”暗喻一种清冷的高雅。
- 对仗:诗中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月光、凤池、松桂等意象结合,构成诗的核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孤独却又充满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 兰殿:象征高雅和理想的环境。
- 凤池:象征清新与纯净。
- 松桂:象征高洁与纯粹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垣”指的是哪里?
- A. 西边的草地
- B. 古代宫殿的一部分
- C. 南边的宫殿
-
“月临兰殿出”中,兰殿象征什么?
- A. 清冷
- B. 高雅
- C. 纯粹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B. 对财富的渴望
- C. 对功名利禄的追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韦应物《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皆在夜晚写作,表现出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韦应物则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韦应物研究》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韦应物的这首诗及其所传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