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玉行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谿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官府征召民众去采集蓝谿的玉石。夜晚在绝岭之上,四处没有人家,只有在深厚的灌木丛中冒雨栖身。独自一位妇女挑着粮食回家,却在舍南痛哭。
注释:
- 白丁:指没有功名的普通百姓。
- 蓝谿:地名,可能指的是出产玉石的地方。
- 绝岭:高山峻岭,形容环境的艰苦。
- 深榛:指茂密的灌木丛。
- 饷粮:指送粮食,通常是为家人或亲属带回生活必需品。
- 哀哀:形容悲伤的声音。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情感和背景与唐代的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息息相关,反映了士人对民生苦难的关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1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关注民生的诗歌而闻名。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时代,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百姓困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采玉行》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对于劳力的征召和对资源的开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因战乱和征召而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
诗歌鉴赏:
韦应物的《采玉行》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悲惨的场景,表现了普通人对生活的无奈和苦涩。在诗中,官府的征召使得原本安稳的生活被打破,诗人用“绝岭夜无家”来突显环境的孤独与无助,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雨中的深榛象征着艰苦的环境,而“独妇饷粮还”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哀,这位妇女的哭泣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社会动荡的无声控诉。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能够引起读者对那段历史的深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官府征白丁:官府召集普通百姓,描述了官府的权威和百姓的无奈。
- 言采蓝谿玉:征召的原因是去蓝谿采玉,暗示资源的开发与人力的剥削。
- 绝岭夜无家:环境的恶劣,展现了征召的艰辛,夜晚的孤独感。
- 深榛雨中宿:在恶劣的天气下露宿,强调生活的困苦。
- 独妇饷粮还:描绘了一个独立女性的形象,她挑着粮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
- 哀哀舍南哭:哀伤的哭声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压迫和个体的悲惨命运。
修辞手法:
- 对比:官府的征召与百姓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通过“哀哀”的哭声,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意象:使用“绝岭”“深榛”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征召百姓的场景,表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苦难,反映了诗人对百姓深切的同情与对无情现实的控诉。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官府: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压迫。
- 蓝谿玉:象征着利益与欲望,暗示着资源的掠夺。
- 绝岭:象征孤独与无助,体现了环境的恶劣。
- 独妇:独立与坚韧的象征,反映了女性在困境中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丁”指的是:
- A. 有功名的人
- B. 普通百姓
- C. 官员
- D. 商人
-
“绝岭夜无家”中“绝岭”意指:
- A. 低洼之地
- B. 高山峻岭
- C. 河流
- D. 城市
-
诗中“独妇饷粮还”表现出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自豪
- C. 悲伤
- D. 忧虑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现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另一首诗,描写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韦应物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民生,但韦应物更侧重于个体的苦难,而杜甫则更加宏观,反映社会的整体状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传》
- 《唐代诗歌的社会背景与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