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卢陟》

时间: 2025-01-01 19:04:55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寄卢陟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白话文翻译:

柳树的叶子洒落在寒冷的水塘上,清晨的霜冻凝结在高高的楼阁上。
经过多日的流连,别离之后只剩下寂寞。

注释:

  • 柳叶:柳树的叶子,常用作离别的象征。
  • 寒塘:寒冷的水塘,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晓霜:清晨的霜,表示天气寒冷,给人凄凉的感觉。
  • 高阁:高高的楼阁,象征着高处的孤独。
  • 累日:多日,表示时间的漫长。
  • 流连:留恋,不舍得离开。
  • 寂寞:孤独和空虚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引用的典故,但“柳”字在古诗中常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柳树的柔美与离愁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情感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寄卢陟》的创作可能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有关,表达了在寒冷的季节中,面对周遭环境的孤独与寂寞的感受。

诗歌鉴赏:

《寄卢陟》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初冬时节的寒冷景象,诗中通过柳叶、寒塘、晓霜、高阁等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似乎让人感受到冬季的寒意与凋零。柳叶和霜的结合,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与离别、思念情感的映照。接下来的“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流连的日子充满了对相聚时光的怀念,而离别后的寂寞感愈发显得沉重。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化了人际情感的共鸣,展现了韦应物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叶遍寒塘:柳树的叶子漂浮在寒冷的水塘上,暗示着秋冬交替时的凋零和离别的氛围。
  2. 晓霜凝高阁:清晨的霜冻凝结在高阁上,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象征着高处的孤独。
  3. 累日此流连: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流连的怀念,暗示着与友人相聚的美好回忆。
  4. 别来成寂寞:离别后只剩下寂寞,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柳叶和霜的描写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是情感的隐喻。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柳、霜、高阁等意象既营造出自然景色,也传达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冬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离别时的无奈与情感的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叶:象征离别与柔情。
  • 寒塘:暗示寒冷和孤独。
  • 晓霜:代表清晨的寒意与凋零。
  • 高阁:高处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柳叶遍寒塘”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温暖的春天
    B. 凄凉的冬天
    C. 盛夏的繁茂
    D. 秋天的丰收

  2.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A. 愤怒
    B. 喜悦
    C. 惆怅与思念
    D. 绝望

  3. “晓霜凝高阁”中,“高阁”象征: A. 繁华
    B. 孤独与疏离
    C. 温暖的家
    D. 坚韧不拔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寄卢陟》均表达了思乡与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寄卢陟》则是对友人的思念。
  • 《秋夕》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孤寂,情感基调与《寄卢陟》相似,均展现了人在自然景象中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