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12:23

云水千重绕洞门,独归何处是桃源。

仙方不用随身去,留与人间老子孙。

班藤为杖草为衣,万壑千峰独自归。

纵令相忆谁相报,桂树岩边人信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
施肩吾

云水千重绕洞门,
独归何处是桃源。
仙方不用随身去,
留与人间老子孙。
班藤为杖草为衣,
万壑千峰独自归。
纵令相忆谁相报,
桂树岩边人信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美丽的隐居生活场景。诗人看见云雾缭绕的山水,感叹自己独自归去的地方如同桃源般美好。修炼成仙的草药不必随身携带,留给人间的则是老子和他的后代。诗人以藤蔓作拐杖,以草制成衣服,独自踏上归隐之路。即使心中对往昔的记忆依然存在,但又有谁能回应这份思念呢?在桂树旁的山岩边,曾经的人迹稀少,显得格外孤寂。

注释:

  • 绝尘子:指追求超脱世俗、隐居的人。
  • 桃源: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化的隐居生活场所,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 仙方:指仙人的药方,代表长生不老的药物。
  • 班藤:一种藤类植物,用作拐杖。
  • 万壑千峰:形容山峦起伏,景色壮丽。
  • 桂树:象征着高洁和孤独,常与隐士生活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隐逸诗歌而闻名,常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其诗风清新淡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追求的时期,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象和隐士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开头的“云水千重绕洞门”,描绘了一幅如梦如幻的自然画面,给读者带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诗人通过“独归何处是桃源”,直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桃源不仅是地理上的隐居之地,更是心灵的归宿。

接下来的“仙方不用随身去,留与人间老子孙”,则引入了对人间的思考,虽然隐士生活令人向往,但诗人也意识到这种生活的孤独与对人世的牵挂。采用“班藤为杖草为衣”的描写,生动展现了隐者朴素的生活方式,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两句“纵令相忆谁相报,桂树岩边人信稀”,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尽管内心有着对往昔的思念,但在隐居的孤独中又感到无处倾诉,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水千重绕洞门:描绘自然景色,云雾缭绕,形成美丽的洞口,象征着隐居之地的幽静。
  2. 独归何处是桃源:表达诗人对理想归宿的追求,桃源象征着理想中的生活。
  3. 仙方不用随身去:强调修道者所需的药物并不需要随身携带,反映了对物质的淡泊。
  4. 留与人间老子孙:传达出对后代的关心,希望将这种理想生活的精神留给后人。
  5. 班藤为杖草为衣:反映了隐士的朴素生活,强调与自然的结合。
  6. 万壑千峰独自归:描绘隐士归隐于山川之间的孤独感。
  7. 纵令相忆谁相报:表达对往昔的思念,但无处寄托的无奈。
  8. 桂树岩边人信稀:强调隐居生活的孤独,桂树象征清高。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桃源)、对仗(班藤与草)、意象(桂树、云水)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同时也流露出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思念。

意象分析:

  • 云水:象征了自然的变幻无常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 桃源: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体现了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 班藤与草:代表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强调返璞归真的思想。
  • 桂树:象征高洁与孤独,体现隐士的清高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施肩吾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财富的追求

  2. 诗中的“桃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药物
    B. 理想化的隐居生活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地理位置

  3. 诗中提到的“班藤”和“草”象征什么?
    A. 名利
    B. 朴素生活
    C. 繁华
    D. 奢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隐居生活的经典之作。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送绝尘子归旧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主题上均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施肩吾更多地表达了隐居的孤独感,而陶渊明则展示了理想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传》
  • 《施肩吾诗集》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思想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