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相逢记得画》

时间: 2025-01-06 09:50:44

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

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 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愁。

白话文翻译:

在画桥头偶然相逢,记得那里的花儿精神抖擞,柳枝柔软如丝。 不要以为没有情感就没有言语,春风可以传递心意,流水可以传达忧愁。

注释:

  • 画桥:装饰精美的小桥。
  • 精神:这里指花儿生机勃勃的样子。
  • 柔:柔软,形容柳枝的姿态。
  • 莫谓:不要说。
  • 无情即无语:指不要认为没有情感的事物就不会表达。
  • 春风传意:春风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和心意。
  • 水传愁:流水可以传达人们的忧愁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画桥头偶遇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深层的情感交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于画桥头偶遇旧友或心仪之人时所作,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偶遇情景的深刻感受。首句“相逢记得画桥头”,直接点明了偶遇的地点,画桥头的美丽景象为这次偶遇增添了浪漫色彩。第二句“花似精神柳似柔”,通过比喻,将花的精神和柳的柔美赋予了偶遇的双方,暗示了他们之间的美好和和谐。后两句“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愁”,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即使没有言语,自然界的风和水也能传递人们的情感和思念,这种无言的交流更加深刻和动人。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相逢记得画桥头”,诗人回忆起在画桥头的偶遇,这里的“记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偶遇的深刻记忆。
  • 第二句“花似精神柳似柔”,通过花和柳的比喻,描绘了偶遇时的美好氛围,花的精神和柳的柔美象征了偶遇双方的美好品质。
  • 第三句“莫谓无情即无语”,诗人告诫读者不要认为没有情感就没有表达,这里的“无情”指的是表面上看似没有情感的事物。
  • 第四句“春风传意水传愁”,诗人通过春风和流水的意象,表达了即使没有言语,自然界也能传递人们的情感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使用了“花似精神柳似柔”的比喻,将花和柳的特性赋予了偶遇的双方。
  • 拟人:诗中的“春风传意水传愁”将春风和流水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传递情感的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人与人之间即使没有言语也能通过自然界传递情感和思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情感的深刻交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桥:象征着美丽和浪漫的偶遇地点。
  • 花:象征着生机和精神。
  • 柳:象征着柔美和温柔。
  • 春风:象征着传递情感的力量。
  • 水:象征着传递忧愁的媒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画桥”象征着什么? A. 美丽和浪漫的偶遇地点 B. 悲伤的离别地点 C. 繁忙的市集 D. 宁静的乡村

  2. 诗中的“花似精神柳似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春风传意水传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界不能传递情感 B. 自然界能传递情感和思念 C. 春风和水不能传递情感 D. 春风和水只能传递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通过梦境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情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偶题·相逢记得画桥头》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深层的情感交流,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而苏轼的词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深刻和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和李清照的多首词作,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