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桃》

时间: 2025-01-19 13:54:30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

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前桃
作者:韦庄 〔唐代〕

曾向桃源烂漫游,
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
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
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
莫引香风上酒楼。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向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游玩,也曾和渔夫一起乘船游荡在仙境中。大家都说洞中有千株桃树更美,但不及我庭前这一棵桃树幽静。桃花带着露水,似乎是湘女的泪水;无言的我,如同陪伴着妫水的愁绪。五陵的公子们满怀春愁,不要把这香风引向酒楼。

注释

  • 桃源:指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代表一个理想的、与世隔绝的美好之地。
  • 渔父:传说中住在桃花源的渔夫,象征着隐逸生活。
  • 千株好:形容洞中桃树数量多且美丽。
  • 带露似垂湘女泪:用湘女的泪水来比喻桃花上的露水,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无言如伴息妫愁:意思是无言的我,仿佛是在陪伴着妫水的愁绪,妫水在古代是一个象征愁苦的水域。
  • 五陵公子:指的是权贵子弟,代表着繁华和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其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女性的柔情与离愁。韦庄在政治上曾有过波折,但在文学上成就斐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韦庄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庭前桃》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韦庄通过描绘一棵桃树,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作者回忆自己曾游历过的理想桃花源和与渔夫同舟游荡的仙境,显示出他内心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尽管桃花源的美丽无比,作者却认为自己庭前的这棵桃树更加幽静,隐喻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偏爱。

接下来的几句中,桃花上的露水被比作湘女的泪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愁苦。无言的心情与妫水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孤独而美丽的意境。最后两句提到五陵公子,暗示了那些生活在繁华中的人们,虽然享乐无边,却也满怀春愁,诗人希望能够远离这种喧嚣。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之美,也有情感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向桃源烂漫游:回忆游历桃花源,意在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也同渔父泛仙舟:与渔夫一起游荡,暗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3. 皆言洞里千株好:外界认为洞中桃树美丽,无数。
  4. 未胜庭前一树幽:却不及自己庭前这一棵桃树的幽静。
  5. 带露似垂湘女泪:桃花上的露水像湘女的泪,增添了诗的情感。
  6. 无言如伴息妫愁:无言的状态,如同伴随妫水的愁苦。
  7. 五陵公子饶春恨:五陵公子们充满春愁,象征繁华的享乐。
  8. 莫引香风上酒楼:希望这样的香气不要飘向热闹的酒楼,显示对繁华的拒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露水比作湘女的泪水,增强情感表达。
  • 拟人:无言的状态与妫水的愁苦相伴,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和内心孤独的抒发,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喧嚣的拒绝。

意象分析

  • :象征美好、幽静的生活。
  • 露水:代表着柔情与忧愁。
  • 湘女:象征着离愁别绪。
  • 五陵公子:象征繁华、享乐与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庭前桃》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韦庄
    • C) 白居易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杜甫
    • B) 陶渊明
    • C) 王维
    • D) 李商隐
  3. 诗中“带露似垂湘女泪”中的“湘女”是指?

    • A) 诗中的女主人公
    • B) 传说中的女子,象征忧愁
    • C) 桃花的化身
    • D) 渔夫的爱人

答案

  1. B) 韦庄
  2. B) 陶渊明
  3. B) 传说中的女子,象征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庭前桃》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有对理想环境的描绘,但韦庄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乌托邦。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