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次梅木山夜坐韵
陈世祥 〔清代〕
和愁织。络丝整夕无休息。无休息。
睡乡佳境,怎生甜黑。
秋情如故人非昔。
灯光闪闪尖风勒。尖风勒。
照人憔悴,这般颜色。
白话文翻译:
全诗可以理解为:
我在夜晚无休止地织着愁绪,整夜都没有停歇。
在梦乡中,何以能感受到那般的甜蜜与黑暗?
秋天的情感就像故人,已非昔日的模样。
灯光闪烁,尖锐的风席卷而来,
照得我憔悴模样,这般的颜色让我心痛。
注释:
- 愁织:指编织愁苦的情绪。
- 络丝:形容织物的丝线,暗示生活的繁琐。
- 无休息:指整夜忙碌,无法得到片刻的安宁。
- 佳境:美好的境地,通常指梦境或理想状态。
- 秋情如故人:秋天的情感如老朋友般熟悉,但又是变化的。
- 尖风勒:形容风的尖锐和刺骨。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疲惫而显得憔悴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世祥,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录,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陈世祥在梅木山夜晚独坐之时,正值秋季,诗人面临人生的烦恼,深感孤独与忧愁,因此写下此诗。诗中浓厚的秋意和夜晚的寂静伴随着个人的情感纠葛,形成了诗的主题。
诗歌鉴赏:
《忆秦娥 次梅木山夜坐韵》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通过织愁的意象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的开头通过“和愁织”引入主题,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用“睡乡佳境”对比现实的苦涩,突显出对美好过往的渴望与无奈。
“秋情如故人非昔”一句,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秋天的情感比作老朋友,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隐含了对现在的失落。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环境,灯光和风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极具画面感的氛围。结尾的“照人憔悴,这般颜色”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透彻的伤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极具表现力,让人感受到深秋夜晚的凄凉与思念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情感的真挚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和愁织:诗人自述编织愁苦的状态,开篇即引出主题。
- 络丝整夕无休息:整夜不停地忙碌,暗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 睡乡佳境,怎生甜黑:在梦境中感受到的幸福与现实中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
- 秋情如故人非昔:秋天的情感犹如老朋友,但已不是昔日的样子,表达了时间的无情。
- 灯光闪闪尖风勒:夜晚的灯光和刺风交织,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 照人憔悴,这般颜色:最后以憔悴的形象收尾,突显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秋天的情感比作故人,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
- 对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比喻:通过将愁苦比作编织的丝线,形象地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孤独、思念与内心的苦闷展开,表现了诗人在寂静夜晚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愁:代表内心的忧伤与困扰。
- 丝:象征生活的繁复与纠结。
- 秋:寓意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
- 灯光:象征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 风:代表外界的冲击与内心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愁织”主要指什么? A. 编织衣物
B. 编织愁苦的情绪
C. 制作工艺品
D. 烹饪美食 -
诗人认为秋天的情感像什么? A. 遥远的星星
B. 故人
C. 自然风景
D. 过去的梦 -
“尖风勒”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温暖的阳光
B. 刺骨的寒风
C. 清新的空气
D. 甜美的微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其基调更为温柔和明朗;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显沉重的忧愁,表现出对家人的思念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