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

时间: 2025-01-01 15:51:38

花尘絮雪已茫茫,一景清和便可量。

胁霁惊风眠秀麦,尾云疏雨健新秧。

莺啼未怯随春去,犬吠相催入夜长。

酒兴诗情都懒散,只将清梦试藜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首夏
花尘絮雪已茫茫,一景清和便可量。
胁霁惊风眠秀麦,尾云疏雨健新秧。
莺啼未怯随春去,犬吠相催入夜长。
酒兴诗情都懒散,只将清梦试藜床。

白话文翻译:

初夏的时节,花瓣和柳絮像雪一样纷飞,景色清新和煦,令人心旷神怡。微风拂过,惊起了在阳光下安睡的麦田,淡淡的云朵带来了稀疏的春雨,新栽的稻秧因此生机勃勃。黄莺的啼鸣依然不怕春天离去,狗吠声催促着夜晚的到来。此时的我,酒兴和诗情都显得懒散,只能在藜床上尝试清梦的滋味。

注释:

  • 花尘: 指花瓣飘落的尘埃。
  • 絮雪: 柳絮如雪般飞舞。
  • 胁霁: 微风拂面,天气晴朗。
  • 秀麦: 指生长旺盛的麦田。
  • 疏雨: 稀疏的春雨。
  • 健新秧: 新栽的稻秧生长良好。
  • 藜床: 藜制的床,表示简单的卧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公明,号希文,宋代诗人,以抒情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田园风光和四季变化。

创作背景:

《首夏》创作于初夏,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夏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正值农忙时节,诗中体现了对农田的关注与赞美。

诗歌鉴赏:

《首夏》是一首描绘初夏美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初夏的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首联以“花尘絮雪已茫茫”开篇,描绘了花瓣和柳絮飘落的情景,给人一种轻盈而飘渺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初夏的梦幻之中。接着“胁霁惊风眠秀麦”,微风轻拂,阳光下的麦田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诗人用“惊”字,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的活力与生气。

中间部分“莺啼未怯随春去,犬吠相催入夜长”,表现出春去夏来的自然更替,黄莺的啼鸣依旧清脆,似乎在欢迎夏天的到来,而犬吠声则提醒着人们夜晚的降临,形成了清晨与傍晚的鲜明对比。最后两句“酒兴诗情都懒散,只将清梦试藜床”,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感觉懒散,对酒与诗的兴致也淡了,只有藜床上的清梦可以慰藉心灵。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尘絮雪已茫茫: 描述春末夏初,花瓣与柳絮飘落如雪,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2. 一景清和便可量: 形容初夏的景色清新和谐,令人心旷神怡。
  3. 胁霁惊风眠秀麦: 微风轻拂,惊醒了在阳光下安静生长的麦田,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4. 尾云疏雨健新秧: 稀疏的春雨滋润了新栽的稻秧,体现出农田的生机。
  5. 莺啼未怯随春去: 黄莺的啼鸣不畏春天的离去,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6. 犬吠相催入夜长: 狗吠声催促着夜晚的到来,形成时间的过渡。
  7. 酒兴诗情都懒散: 诗人感到懒散,酒兴和诗情都减弱。
  8. 只将清梦试藜床: 只能在藜床上享受清梦,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尘絮雪”比喻春天的美丽景象。
  • 拟人: “莺啼未怯”赋予鸟类以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用对仗手法,如“犬吠相催入夜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淡泊的态度,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 花尘: 代表春天的结束与生命的轮回。
  • 麦田: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黄莺: 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藜床: 象征简朴与安宁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首夏》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著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犬吠相催入夜长”表达了什么?

    • A. 白天的忙碌
    • B. 夜晚的安静
    • C. 时间的流逝
    • D. 春天的结束

答案:

  1. B. 陈著
  2. C.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陈著的《首夏》都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自然景色,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忧国忧民的情感,而陈著则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