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
时间: 2024-12-29 17:5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风雨剧凌冯,拂闷觥筹倒一朋。
绿桂隔年疏彩晕,银毬终夜断长绳。
泥深水掌花边鸭,帽落霜颠影外僧。
醉后忽呼长剑看,赤鳞乘涨欲飞腾。
白话文翻译
中秋的夜晚,风雨猛烈地袭来,打乱了聚会的欢愉。酒杯碰撞的声音中,朋友们的热闹被淹没。
青色的桂花隔年才开,花香淡薄如彩晕;银色的圆月彻夜难得,似乎要将长长的绳子断开。
泥泞的水边,花丛中游荡着鸭子,僧人失落的帽子在霜冷的山顶映出影子。
我酒后猛然呼唤长剑,似乎要乘风而起,像那跃动的赤鳞鱼一般。
注释
- 凌冯:凌冯即凌风,形容风雨猛烈。
- 觥筹:觥是酒杯,筹是筹码,指饮酒时的杯具。
- 绿桂:指桂花,象征着中秋。
- 银毬:形容月亮的圆形。
- 水掌:指水边的泥泞。
- 帽落霜颠:指和尚的帽子,在霜冷的山顶上掉落。
- 赤鳞:形容鱼,象征着活力与自由。
典故解析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象征着思念与团聚。
-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桂花代表着高洁与优雅,常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晋,号文长,晚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时节,正值风雨交加之际,诗人借助这种自然现象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徐渭的《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秋夜的独特氛围。在风雨交加的背景下,诗人并没有沉浸于悲伤,而是以一种洒脱的态度,表达了对朋友聚会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象的思索。
诗的开篇即以“中秋风雨剧凌冯”引入,极具冲击力,展现了秋季的狂风暴雨,打破了节日的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酒席上的热闹场面,然而这种热闹在风雨中显得格外脆弱,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绿桂隔年疏彩晕”,通过对桂花的描绘,既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两句“醉后忽呼长剑看,赤鳞乘涨欲飞腾”则是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冲动,象征着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变化,既有对聚会的珍惜,也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秋风雨剧凌冯:描绘中秋夜的风雨,气氛紧张。
- 拂闷觥筹倒一朋:在如此环境下,酒桌上的欢愉却显得无力。
- 绿桂隔年疏彩晕:桂花年年开,但花香已稀,暗示时间的流逝。
- 银毬终夜断长绳:月亮的圆形象征着中秋的团圆,但也让人感到孤独。
- 泥深水掌花边鸭:生活的细节,描绘了自然的生机。
- 帽落霜颠影外僧:象征着世事无常,人事的变迁。
- 醉后忽呼长剑看:诗人醉后发出对理想的渴望。
- 赤鳞乘涨欲飞腾: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理想的强烈欲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比喻为时间的流逝,月亮比喻为团圆的渴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中秋团圆的渴望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团圆与思念。
- 月亮:象征圆满与孤独。
- 水掌和鸭子:象征生机与自然的细节。
- 长剑: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绿桂”指的是什么? A. 菊花
B. 桂花
C. 桃花
D. 牡丹 -
诗人通过“赤鳞乘涨欲飞腾”表达了什么? A. 对酒的渴望
B. 对自由的追求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敬畏 -
“中秋风雨剧凌冯”中的“剧”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A. 安静
B. 稀少
C. 强烈
D. 温和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主题与本诗相近。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名作,探讨了月亮与人情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徐渭vs. 李白:两位诗人虽风格不同,但都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李白的作品多豪情壮志,而徐渭则更细腻、内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了解徐渭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