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晚出新亭
原文展示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白话文翻译
大江浩浩荡荡,离别的悲伤难以计量。
潮水退去如同覆盖一切,云层昏暗不见山峰。
远处的边防只听得鼓声,寒冷的山中只见松树。
九十里地只算是半途,归家的路上何处有踪影?
注释
- 浩荡:形容水流的广阔和气势磅礴。
- 离悲:离别带来的伤感。
- 潮落:潮水退去。
- 犹如盖:好像被盖住了一样,形容潮水退去后平静的状态。
- 戍:边防、驻军的地方。
- 唯闻鼓:只有鼓声传来,表示远处的孤寂。
- 寒山但见松:寒冷的山中只见松树,突出环境的萧条。
- 九十:意指九十里,强调归途的漫长。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归途的思索,诗中的“远戍”“寒山”等意象,描绘了边防和自然的冷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诗歌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和战争的结合,展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面临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阴铿,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离别为主题,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晚出新亭》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可能在边疆驻守或旅途中,面对自然景观的变幻和人事的离合,产生了对故乡与归途的思考,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归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晚出新亭》以大江为起点,展开了一幅壮阔而又孤寂的画面。首句“大江一浩荡”便为整首诗设定了基调,描绘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象,而随之而来的“离悲足几重”则迅速转入个人情感,展现了离别所带来的沉重心情。接下来的描写中,潮水的退去与昏暗的云层交织,仿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远处的鼓声和寒山的松树,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战争的压迫与自然的冷漠。最后一句“归途讵有踪”更是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与归途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江一浩荡:描绘江水的浩瀚,象征着自然的伟大。
- 离悲足几重:表达离别的悲伤,感情沉重。
- 潮落犹如盖:潮水退去,像是盖住了一切,暗示失落。
- 云昏不作峰:云层昏暗,无法看到山峰,象征迷茫。
- 远戍唯闻鼓:边防远处,只能听到鼓声,增添孤独感。
- 寒山但见松:寒冷的山中只见松树,突显环境的萧条。
- 九十方称半:归途漫长,仅走了一半,增加了归家的遥远感。
- 归途讵有踪:归家的路上却没有踪影,表现了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落比喻为盖,形象生动。
- 对仗:如“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运用江水、潮落、云层、松树等意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和归途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归家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大江:象征着广阔的自然和人的渺小。
- 潮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云昏:象征迷茫与忧郁。
- 远戍:表现战争的孤独与无奈。
- 寒山:象征自然的冷漠与生命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大江一浩荡”中的“大江”指的是什么?
- A. 小河
- B. 大江
- C. 湖泊
- D. 海洋
-
“离悲足几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平静
- D. 愤怒
-
“归途讵有踪”中的“踪”指的是什么?
- A. 路
- B. 足迹
- C. 方向
- D. 目的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但更多地表达了壮志与豪情,与《晚出新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