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钱启新先生丽泽堂韵》

时间: 2025-01-17 09:41:57

地撼山摇戒炯严,反观无事复何添。

已从羑里寻遗迹,更向韦编筮褔谦。

折尽老梅春自到,射余雏鸟气先占。

纷纷过眼嗟乌有,硕果甘来喜自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撼山摇戒炯严,
反观无事复何添。
已从羑里寻遗迹,
更向韦编筮褔谦。
折尽老梅春自到,
射余雏鸟气先占。
纷纷过眼嗟乌有,
硕果甘来喜自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临动荡时局的感慨与反思。大地震动,山峦摇晃,警惕的心情让人感到不安,回头想想,若没有心中所忧,那又何必多添烦恼呢?我曾在羑里探寻遗迹,现如今又在向韦编求教,谦虚地寻求福气。老梅树虽已折断,但春天依旧会来;射落的雏鸟虽已离巢,气氛却已先占。眼前的事物纷纷浮现,令人惋惜最终成了虚无,但丰硕的果实却能让人愉悦地享用。

注释

  • 羑里:古地名,传说中的羑里是周文王被囚之地,象征着历史的遗迹。
  • 韦编:古代用韦带编缠书籍,象征读书的勤奋和谦虚。
  • 折尽老梅:指老梅树已经被折断,象征经历磨难后依然能迎来春天的希望。
  • 乌有:指虚无的状态,强调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元珍,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经历著称。其作品常蕴含哲理,风格沉稳、内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频繁,个人命运多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当下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文学底蕴,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中通过“地撼山摇”的动荡景象,表现了社会的不安和个人的困惑。诗人以“反观无事复何添”来宣扬一种超脱的态度,提醒人们在动荡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后面几句以羑里和韦编的典故,传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谦逊之心,显示出他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决心。接着,折梅和雏鸟的意象则暗示了即使面临困境,依然能迎来复苏和希望。最后,诗人以“硕果甘来喜自拈”总结,表现了对人生成果的欣慰与珍惜,即使经历过无数波折,最终的收获仍然值得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未来的希冀,显示出诗人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撼山摇戒炯严:描绘了大地震动、山峦摇曳的景象,反映了动荡的社会局势。
  2. 反观无事复何添:回顾过去,若心中无事,又何必多添烦恼。
  3. 已从羑里寻遗迹:在羑里探寻历史的遗迹,暗示对历史的追寻。
  4. 更向韦编筮褔谦:向韦编求教,象征对知识的谦虚态度。
  5. 折尽老梅春自到:虽经历磨难,依旧能迎来春天,象征希望。
  6. 射余雏鸟气先占:雏鸟虽已离巢,气氛却已先占,暗示生机的延续。
  7. 纷纷过眼嗟乌有:种种事物纷纷而过,却终究成了虚无。
  8. 硕果甘来喜自拈:最终的丰硕果实让人愉悦,把握当下的喜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地撼山摇”“反观无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用自然现象比喻社会动荡,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 意象:梅树、雏鸟等意象的运用,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寓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动荡与宁静、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诗人以淡然的态度面对复杂的世界,强调内心的修养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羑里:象征历史的智慧与教训。
  • 梅树:象征坚韧与希望,尽管遭受折磨,依然能迎来春天。
  • 雏鸟:象征生机与成长,尽管离巢,却依然充满生命力。
  • 硕果:象征努力的成果,经历风雨后收获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羑里”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周文王被囚
    • B. 楚汉争霸
    • C. 三国演义
    • D. 明清更替
  2. 诗中提到的“韦编”象征着什么?

    • A. 读书的勤奋
    • B. 战争的残酷
    • C. 自然的美好
    • D. 人生的苦难
  3. “折尽老梅春自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历史的讽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元珍的《次钱启新先生丽泽堂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主题:两者都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刘元珍更关注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应对,而陶渊明则侧重于个人归隐的理想与自然的宁静。
  • 情感基调:刘元珍的诗更显沉重与思索,陶渊明的诗则流露出恬淡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元珍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