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树
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芳树的景象。花朵在九华山的隐蔽处绽放,花瓣上沾着清晨的寒露。空气中散发着多种香气,花色也各有不同。往日的寒风袭来,摧残了这些美丽的花朵,让它们几乎难以辨认。当霜雪交加降临时,我不禁长叹一声。
注释:
- 发萼:花朵初开的状态。
- 九华隈:指九华山的隐秘之处。
- 开跗:花瓣开放的样子。
- 氤氲:指雾气弥漫的样子,这里形容香气四溢。
- 宿昔:指往日、以前。
- 寒飙:寒冷的风。
- 摧残:指遭到破坏、损害。
- 霜雪交横:形容严寒的天气。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子云,号云溪。他以诗歌和辞赋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歌鉴赏:
沈约的《芳树》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花的脆弱与美丽。全诗通过“发萼九华隈”开头,营造出一幅幽静的自然画面,随后通过“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展示了花朵的多样性。诗中“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无奈与惋惜,仿佛在诉说着花朵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对之长叹息”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与生命易逝的哲思。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是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发萼九华隈:描绘花朵初开放的美丽场景,地点设在隐秘的九华山。
- 开跗寒露侧:花瓣旁沾着清晨的寒露,增添了清新感。
- 氤氲非一香:空气中弥漫着多种香气,展现了花的多样性。
- 参差多异色:花色各异,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 宿昔寒飙举:过去的寒风袭来,造成花朵的损伤。
- 摧残不可识:花朵被摧残至难以辨认,表达了对美的失落感。
- 霜雪交横至:寒冷的气候降临,象征生命的脆弱。
- 对之长叹息:面对这些变故,诗人发出无奈的叹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花朵的盛衰比喻生命的无常。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增强共鸣。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芳树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思。
意象分析:
- 芳树: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寒露:代表清晨的宁静与新生。
- 霜雪:象征着寒冷、损伤与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氤氲非一香”描述了什么?
- A. 花的香气
- B. 寒风的冷酷
- C. 霜雪的覆盖
- D. 露水的清新
-
“宿昔寒飙举”中的“寒飙”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风
- B. 寒冷的风
- C. 清新的空气
- D. 花香
-
诗人对花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珍惜与惋惜
- C. 轻视
- D. 忽略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王维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比,沈约的《芳树》更强调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王维则着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两者在主题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沈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