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1-09 00:12:56

膳夫奉职献芳滋。

不麛不夭咸以时。

调甘适苦别渑淄。

其德不爽受福厘。

于焉逸豫永无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膳夫奉职献芳滋。
不麛不夭咸以时。
调甘适苦别渑淄。
其德不爽受福厘。
于焉逸豫永无期。

白话文翻译:

膳夫们恪尽职守,奉献着美味的佳肴。
不论是鸡鸣还是鳏鱼,都在适当的时机被奉上。
将甘味和苦味巧妙地调配,分开在渑水和淄水之间。
他们的德行不偏离,因而受到了福气的庇佑。
在这样的环境下,悠闲和快乐将无穷无尽。

注释:

字词注释:

  • 膳夫:指专门负责准备饮食的人。
  • 芳滋:指美味的食物或佳肴。
  • :指一种鸟,通常是指雏鸟。
  • :指鱼类,特指一些美味的鱼。
  • :指调配。
  • 甘适苦:指把甘味和苦味适当调和。
  • 渑淄:指渑水与淄水,古代著名的水源地。
  • 其德不爽:其德行没有偏差。
  • 受福厘:受到福气的分配。
  • 逸豫:指悠闲快乐。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对膳夫的描绘,借以表达对饮食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代饮食文化中,食物的选择与时令密切相关,诗中提到的渑水和淄水,在古代被认为是美味的源泉,体现了对地方文化和饮食传统的认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倩,号逸人,南朝梁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沈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观为主,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梁三朝雅乐歌》是沈约在南朝梁时期创作的一组诗歌,用以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饮食文化的赞美。该诗作适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膳夫的角色,讴歌劳动者的奉献及其为社会带来的美好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膳夫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劳动者的尊重。开头两句描绘了膳夫奉献美食的情景,突显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表达了对美味食物的珍视。诗中提到的“调甘适苦”,不仅仅是对食物味道的调和,更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表明生活中的苦与甘都应被合理对待。接下来的“其德不爽受福厘”则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暗示只有具备良好德行的人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最后一句“于焉逸豫永无期”则表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既有对美食的赞美,又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沈约的文学才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膳夫奉职献芳滋:描述膳夫在职场上尽心尽责,提供美味的食物,突显其重要性。
  2. 不麛不夭咸以时:强调膳夫在选择食材时,恰到好处,不论是小鸟还是鱼类,都在合适的时节提供。
  3. 调甘适苦别渑淄:表达对味道的把握,甘味和苦味在饮食中有机结合,渑水与淄水的选材意象。
  4. 其德不爽受福厘:指出道德与福气的关系,良好德行带来美好生活。
  5. 于焉逸豫永无期:表达对未来悠闲快乐生活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对仗:在“调甘适苦”与“别渑淄”之间形成对仗,增强节奏感。
  • 比喻:将膳夫的工作比喻为生活中美好品质的体现,间接引申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膳夫的职业为切入点,围绕饮食文化展开,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膳夫:象征劳动者,传达勤劳与奉献的精神。
  • 芳滋:代表美味,象征生活的美好。
  • 渑水与淄水:作为地域象征,体现对地方文化的认同。
  • 逸豫:象征悠闲与快乐,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膳夫奉职献芳滋”中,膳夫指的是? A. 厨师
    B. 劳动者
    C. 食物

  2. 诗中提到的“调甘适苦”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食物的味道
    B. 生活的哲理
    C. 劳动的辛苦

  3. “于焉逸豫永无期”中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快乐与希望
    C. 失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沈约的《梁三朝雅乐歌》与李白的《将进酒》均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饮食文化的描写,而后者则强调豪情与醉意。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
  • 《沈约与南朝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