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逼中元夜,云轻欲雨天。
使轺频复驾,别袂近犹牵。
浅水双鞯湿,凉阴一盖圆。
两官三摄篆,愧负已经年。
白话文翻译:
快到中元节的晚上,天空的云轻轻飘动,似乎要下雨。
我乘坐的车子频繁地被驱动,临别时的衣袂依然牵挂着。
浅水中我的鞍袋已被打湿,凉爽的阴影在一顶圆形的伞下。
身为两官三摄的我,心中感到愧疚与不安,已经过了这么多岁月。
注释:
- 中元夜: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祭祀亡灵之日。
- 使轺:指乘坐的马车。
- 鞯:马鞍上的袋子,通常用来装物品。
- 凉阴:指凉爽的阴影。
- 两官三摄:指官职,可能是指作者的官位与职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东阳,明代著名诗人,字季和,号东阳。以诗、文、书、画多才多艺著称,曾任翰林院学士,深受明英宗的宠信。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元节前夕,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与对官职的愧疚。中元节是一个怀念先人的节日,李东阳借此机会寄托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成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中元节前夕的复杂心情。诗中首先以“岁逼中元夜”引入节日的氛围,接着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云层轻盈,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营造出了一种即将离别的压抑感。接下来,李东阳描写了自己乘坐马车的情景,反复的驾车和衣袂的牵挂暗示了他对亲友或故人的思念。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个人官位的自责,尽管身为两官三摄,但内心却感到愧疚,似乎是对自己未能更好地履行职责的反思。
整首诗以节日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逼中元夜”: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元节即将来临。
- “云轻欲雨天”:天空中云彩轻盈,似乎预示着即将下雨。
- “使轺频复驾”:我乘坐的马车频繁地被驱动,表达了离别的急迫。
- “别袂近犹牵”:即使临别,衣袂依然牵挂,表现了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 “浅水双鞯湿”:水面浅,鞍袋湿透,暗示旅途的艰辛。
- “凉阴一盖圆”:在凉爽的阴影下,显得宁静而又忧伤。
- “两官三摄篆”:身为官员,感到愧疚和压力。
- “愧负已经年”:对时间的流逝和职责的失落感到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使轺频复驾”对“别袂近犹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浅水双鞯湿”,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 象征:中元节象征着怀念与思考,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中元节的主题,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对过往的回忆以及对个人责任的反思,展现出李东阳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意象分析:
- 中元夜:象征着追忆与怀念,反映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云轻欲雨:象征着不安与忧虑,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情感冲击。
- 鞯湿: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沉重。
- 凉阴:代表宁静的思考空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中元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六月
b. 七月
c. 八月
答案:b -
“浅水双鞯湿”中“鞯”指的是什么? a. 马车
b. 马鞍上的袋子
c. 鞋子
答案:b -
诗中“别袂近犹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绝对的离别
b. 依依不舍的离别
c. 无所谓的态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东阳的作品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对家庭的牵挂和社会动荡带来的忧虑。李东阳的作品则更关注个人内心的反思和对过往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东阳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