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径招提出,兰衢宛转通。
植援防鹿逸,学圃望鱼丰。
是药文殊采,非云八伯丛。
欲因知野趣,匪事慕莼菘。
白话文翻译:
松树小径幽静而引人,兰花的道路弯弯曲曲而通畅。
栽植的树木能防止鹿儿逃逸,学习的园圃能望见丰盈的鱼群。
这是药用的文殊菇,并非云八伯的丛生。
想要了解自然的趣味,不是为了追求莼菜和菘菜。
注释:
- 松径:指松树间的小路。
- 兰衢:兰花的道路,形容环境的优雅。
- 植援:栽植的支撑物,指防止鹿逃逸的植物。
- 学圃:学习的园圃,隐喻求知的场所。
- 文殊采:指文殊菇,药用植物。
- 八伯丛:一种植物,常与文殊菇对比。
- 莼菘:莼菜和菘菜,形容平常的食物,作者并非追求这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弘历,即清朝的乾隆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文治,鼓励文人创作,诗词风格多样,兼具雅致和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乾隆皇帝的游园时光,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显示出他对知识与修身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静明园十六景 其九 采香云径》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诗。诗中通过对松径和兰衢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幽静而雅致的环境,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诗人通过“植援防鹿逸”,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心,暗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文殊采”与“八伯丛”,引入了药用植物的对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不仅是对自然物种的观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思考。最后一句“欲因知野趣,匪事慕莼菘”,则表明了诗人对自然趣味的追求不是为了世俗的利益,而是对自然本身的热爱与理解。
整首诗言简意赅,意象清新,充分体现了诗人在游园时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径招提出:松树小径吸引着人们走入。
- 兰衢宛转通:兰花的道路蜿蜒而畅通,形容环境的优美。
- 植援防鹿逸:栽植的树木可以阻挡鹿的逃逸,表达了对自然保护的关注。
- 学圃望鱼丰:学习的园圃可以看到丰盈的鱼群,寓意收获与智慧。
- 是药文殊采:这是药用的文殊菇,强调植物的用途。
- 非云八伯丛:并非常见的八伯丛,表现出对植物的独特性。
- 欲因知野趣:想要了解自然的趣味。
- 匪事慕莼菘:并不是为了追求常见的食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松径”与“兰衢”,“植援”与“学圃”,形成和谐的对称。
- 比喻: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求,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与责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径:象征宁静与和谐。
- 兰衢:象征优雅与自然的美丽。
- 文殊采:象征智慧与药用价值。
- 莼菘:象征世俗与平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文殊采”指的是哪种植物?
A. 莼菜
B. 菘菜
C. 文殊菇
D. 八伯丛 -
诗人想要了解的是什么?
A. 世俗利益
B. 自然趣味
C. 药用植物
D. 鱼群丰盈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弘历的《采香云径》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独,而弘历则表现出对自然趣味的追寻与对生态的关注。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词的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