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曲江胡处士》

时间: 2025-01-17 08:45:09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

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

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
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
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白话文翻译:

何况在归隐山林之后,如今已经像个仙人了。
选择在天苑旁居住,悠闲地在禁楼前漫步。
落日映照着沙滩,微风吹起了纸鸢。
静静地在林石下,坐着阅读养生的书篇。

注释:

  • 何况:更不用说。
  • 归山后:指隐居于山林之后。
  • 似仙:像仙人一样,形容人超脱、恬淡的状态。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天苑:指风景优美的地方,仙境。
  • 闲步:悠闲地散步。
  • 禁楼:可能指古代的楼阁,象征清幽的环境。
  • 纸鸢:纸制的风筝,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
  • 静还:安静地回到。
  • 养生篇:关于养生的书籍。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归山”隐喻了古代文人追求的隐逸生活,常见于道教文化中,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作者在隐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切体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归隐山林的文人,展现了他在自然环境中追求内心宁静的状态。诗的前两句以“何况”开头,直接表明归隐对他的重要性,隐喻了他已经超脱尘世,达到了仙人般的境界。接下来的“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则具体描绘了他选择的居住环境,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落日、微风、纸鸢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恬淡、淡泊的生活情趣,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最后一句“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则是对其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探索,表明他在宁静的环境中沉浸于养生的哲学,体现了文人对生活方式的深思。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理想,堪称隐逸文学的典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何况归山后”揭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自得与满足。
    2. “而今已似仙”强调了这种生活使他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地。
    3. “卜居天苑畔”说明了他选择了一个理想的居住地,天苑象征着理想的栖息之所。
    4. “闲步禁楼前”强调了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5. “落日明沙岸”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安宁。
    6. “微风上纸鸢”体现了一种轻盈与自由。
    7. “静还林石下”表示他在自然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
    8. “坐读养生篇”则展现了他追求智慧与健康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闲步禁楼前”和“坐读养生篇”,形成了工整的对称美。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落日、沙岸、纸鸢)传达情感,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生活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人生的晚年,体现出一种淡泊与宁静。
  • 沙岸:自然景观,象征着生命的自然流淌。
  • 纸鸢:象征自由与童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轻松态度。
  • 林石:隐喻自然的庇护与精神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归山后”指的是什么?

    • A) 离开城市
    • B) 回到乡村
    • C) 隐居山林
    • D) 回到家乡
  2. “微风上纸鸢”中“纸鸢”指的是什么?

    • A) 纸张
    • B) 风筝
    • C) 书本
    • D) 飘带

答案

  1. C) 隐居山林
  2. B) 风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刘得仁的《访曲江胡处士》则更多地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