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浮生只如此,强进欲何为。
要路知无援,深山必遇师。
怜君明此理,休去不迟疑。
白话文翻译:
这一天是早晨,那一天却又是傍晚,人情的冷暖总是变幻不定。
人生短暂,犹如浮云,强行去追求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若没有援助,深山中却能遇到智者。
怜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急于离去,犹豫一下也是好的。
注释:
- 朝是暮还非:早晨和傍晚的变化,指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人情冷暖移:人们的感情和态度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浮生:短暂而虚幻的人生。
- 强进欲何为:强行追求目标有什么意义?
- 要路知无援:在通往目标的路上如果没有人相助。
- 深山必遇师:在深山中可能会遇到智者,暗示在困境中能找到指引。
- 怜君明此理:对你能理解这个道理的怜惜,劝告对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和人生哲理,常蕴含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得仁与朋友车涛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提醒朋友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要明白人生的真谛。
诗歌鉴赏:
《送车涛罢举归山》是一首深刻揭示人性与人生哲学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朝是暮还非”引入,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感受到生命中的变化与无奈。接着,诗人以“浮生只如此”感慨人生短暂,暗示了人们在世俗追求中常常迷失自我,导致对生命真正意义的迷茫。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要路知无援,深山必遇师”的对比,表达了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朋友的孤独与无助,但在困境中也许能够得到智慧的启迪与指导。这一转折不仅为整首诗增添了希望的色彩,也让人思考在逆境中如何找到人生的方向。
结尾的“怜君明此理,休去不迟疑”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劝他在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考虑。整首诗不仅是对朋友的送别,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智慧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是暮还非:时间的流转令人困惑,早晨与傍晚的交替象征着人生的变化。
- 人情冷暖移: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变化是常态,反映出社会的复杂性。
- 浮生只如此:人生短暂,似浮云般虚幻,强调了生命的脆弱。
- 强进欲何为:质疑强行追求目标的意义,反映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要路知无援:在追寻理想的路上孤立无援,感到无助。
- 深山必遇师:在困境中或许能遇到启发自己的智者,隐含着希望。
- 怜君明此理: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与惋惜,劝其多加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形象地表达出其虚幻与短暂。
- 反问:通过“强进欲何为”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思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与事,深思熟虑,找到生命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暮:象征结束与无常。
- 浮生:代表短暂、虚无的生命。
- 深山:暗示孤独与智慧的寻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朝是暮还非”中“朝”指的是: A. 早晨
B. 傍晚
C. 时间的变化
答案:A -
诗中提到“浮生只如此”,意在表达什么? A. 人生短暂
B. 人生美好
C. 人生无忧
答案:A -
“深山必遇师”中的“师”指的是什么? A. 教师
B. 智者
C. 朋友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得仁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生哲理,但刘得仁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他的时代》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