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中夜访独孤从事》

时间: 2025-01-17 09:42:52

满庭霜月魄,风静绝纤闻。

边境时无事,州城夜访君。

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

赞佐元戎美,恩齐十万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霜月魄,风静绝纤闻。
边境时无事,州城夜访君。
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
赞佐元戎美,恩齐十万军。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皎洁的霜月如同明亮的月光,风静得连细微的声音都听不到。边境上时常安宁无事,今晚我在州城特地来拜访你。披着大衣听着塞外的号角声,喝着美酒聊起湘江的云彩。赞美你作为元戎的美德,恩泽遍及十万军队。

注释:

  • 霜月魄: 形容霜月的清冷和明亮。月魄指的是月亮的光辉。
  • 纤闻: 细微的声音,这里指的是风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都听不到。
  • 塞角: 指边境的号角声,通常用于战斗或军事上的号令。
  • : 指美酒,古代常用来形容美好的酒。
  • 湘云: 可能指湘江的云彩或景致,湘江位于湖南省,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 元戎: 指统帅、将领,表扬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塞角”,常常被用来描绘边境的情景。古代边境多战事,号角声响起时便是出征或警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而“湘云”则可能暗指湘江的美丽,诗人在此表达对故乡自然的怀念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约778年-837年),字仲宣,唐代诗人,生于长安,曾任官职。他的诗风典雅,常以山水田园和友情抒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夜访友人之际,正值边境安宁之时,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国家安宁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此诗以夜景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庭院,霜月高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诗人以“满庭霜月魄”引入,展现出对夜晚的深刻感受。接着,他提到边境的安宁,反映出军情的稳定,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欣慰。

在友人聚会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展现了与友人共度良宵的温馨场景,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友谊的珍视。最后的“赞佐元戎美,恩齐十万军”则表达了对友人在军事上的赞赏,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和朋友的忠诚与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庭霜月魄:描写庭院中明亮的霜月,营造出冷清而清澈的气氛。
  2. 风静绝纤闻:表达夜晚的宁静,连细微的声音都听不到,渲染了安宁的环境。
  3. 边境时无事:表明边境上无战事,国家安定,是对友人的问候。
  4. 州城夜访君:指诗人在夜间特意去拜访朋友,显示出对友谊的重视。
  5. 拥裘听塞角:描绘在寒冷的夜晚披着衣服听号角声的情景,传达出一种亲切的氛围。
  6. 酌醴话湘云:喝酒聊天,显示出亲密无间的友谊。
  7. 赞佐元戎美:赞美友人作为将领的美德,表达对其的敬仰。
  8. 恩齐十万军:强调友人对军队的恩泽,展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
  • 意象: 通过“霜月”和“塞角”营造出对比,体现了安静与战斗的两种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景象的描绘与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友谊的渴望,以及对朋友在国家事务中的美德的赞美。

意象分析:

  • 霜月: 象征清冷与纯洁,代表着高洁的情操。
  • 塞角: 代表战争与边疆的号角声,象征着国家的安危。
  • : 代表友情与欢愉,体现诗人与朋友间的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塞角”指的是什么?

    • A. 乡村的声音
    • B. 军事的号角
    • C. 城市的喧嚣
  2. 诗人夜访朋友的原因是什么?

    • A. 为了讨论军事
    • B. 为了增进友谊
    • C. 为了游玩
  3. 诗中“湘云”指的是什么?

    • A. 湘江的云彩
    • B. 湘江的雨水
    • C. 湘江的波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但刘得仁更注重对人际关系的描写,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孤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