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长安中作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在沙滩边归来,绿窗前仍然唱着留住春天的歌。
我问春天在哪里,花儿已落,黄莺也无言以对。
心中思念渺渺,烟雾中树影朦胧。
西楼傍晚,帘外细雨,梦中我去寻春。
注释:
- 沙际:沙滩边缘。
- 绿窗:形容窗户的绿色,暗指春天的气息。
- 留春住:指希望春天能够停留。
- 莺无语:黄莺不再歌唱,暗示春天的凋零。
- 渺渺吟怀:思念之情细腻而渺小。
- 漠漠烟中树:烟雾中树影朦胧,意境模糊。
- 一帘疏雨:形容细雨轻柔如帘。
- 梦里寻春:在梦中寻找春天的踪迹。
典故解析:
该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切思念与惆怅,反映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元代文学家,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长安,表达了春天的短暂与逝去,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渴望。正值春季,诗人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却又因春天的逝去而感到惆怅。
诗歌鉴赏:
《点绛唇·长安中作》是一首表达春天情怀的词作。全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开篇“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便以春天的归来引入,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然而,随即转入对春天的思考与追问,“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此句不仅表现了春天的逝去,也渗透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与失落。诗人在烟雾中寻访树影,表现出对现实的迷茫与对春的渴望,西楼的细雨更是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无情与人的无奈。
全词的意象运用非常精妙,沙、绿窗、烟、树、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交织。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沙际春归:春天回归到沙滩的边缘,意象轻盈而富有生机。
- 绿窗犹唱留春住:绿窗前的歌声似乎在呼唤春天的停留,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问春何处:在失落中向春天发问,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
- 花落莺无语:春花已落,黄莺不再歌唱,暗示春天的凋零与无奈。
- 渺渺吟怀:细腻的思念,流露出一种无尽的惆怅。
- 漠漠烟中树:烟雾笼罩下的树影,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 西楼暮:黄昏时分,楼阁显得孤寂。
- 一帘疏雨:细雨如帘,轻柔地落下,增添了诗的情感基调。
- 梦里寻春去:在梦中追寻春天,表现了无奈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落莺无语”暗示春天的凋零。
- 拟人:春天被赋予情感,表现诗人对春的感情。
- 对仗:如“沙际春归,绿窗犹唱”,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短暂时光的惋惜,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美好时光。
- 沙:自然的元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绿窗: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希望。
- 黄莺:春天的歌者,象征着自然的欢快与和谐。
- 雨:象征着柔情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绿窗”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热情
D. 冬天的寒冷 -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是? A. 期待
B. 失落与惆怅
C. 无所谓
D. 欢欣 -
“一帘疏雨”中的“疏”字表现了什么? A. 雨大
B. 雨细
C. 雨急
D. 雨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情感。
诗词对比:
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元好问的《点绛唇》在表达情感上更为细腻,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都以春天为题材,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元好问词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