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杂纪 其五
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屝。
野鸟行行下,渔舟两两归。
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
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江边景象:芦苇花在不同的河岸隐约可见,柳树隔开了小路。野鸟在空中飞舞,渔舟成群而归。诗人感到忧虑的是风俗的变化,并不在意世事的变迁。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让他感到一切都不再如昔。
注释:
- 别浦:指不同的河岸或码头。
- 柴屝:柴屝是指草鞋,代表劳动人民的简单生活。
- 行行:形容鸟儿在空中飞翔的姿态。
- 风俗变:指社会风气或习俗的改变。
- 世情违:指世事与人情的背离。
- 经行处:指过去常常走过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变迁,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这种情绪在古诗中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生于元朝末年,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变化的深刻思考。同时,他也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冕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风俗渐变的时期。诗人可能在舟中游览,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社会的纷扰,因而产生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忧虑。
诗歌鉴赏:
《舟中杂纪 其五》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中“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宁静的河岸场景,使人感受到一种田园的静谧与闲适。而后两句“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则转向了内心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变化的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的淡漠。最后两句“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形成强烈对比,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芦花藏别浦:描绘了河边芦苇丛生的景象,给人一种隐秘而自然的感觉。
- 柳树隔柴屝:柳树成荫,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屏障,柴屝的出现暗示了生活的朴实。
- 野鸟行行下:生动地描绘出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增添了生机。
- 渔舟两两归:渔舟归来,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只愁风俗变: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担忧,反映出诗人对时代的敏感。
- 不虑世情违:对复杂世事的漠然,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芦花”和“柳树”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王冕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安,体现出一种人情冷暖、世事如梦的哲理。
意象分析:
- 芦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隐秘。
- 柳树:代表着柔和与乡愁。
- 野鸟: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渔舟:寓意归属感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柴屝”指的是什么? A. 柴火
B. 草鞋
C. 木船
D. 渔网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忧虑? A. 自然灾害
B. 风俗变化
C. 经济问题
D. 人际关系 -
“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怀念与失落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王冕的《舟中杂纪 其五》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均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但王冕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内心的反思,而杜甫则更直接地反映了国家动乱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两者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冕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