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敬助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0:59:46

西圃余姜蔗,东皋足稻粱。

今年诚有望,吾计未全荒。

倚仗停吟久,看云引兴长。

邻家新酿热,同醉菊花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答王敬助 其二
作者: 王冕 〔元代〕

西圃余姜蔗,
东皋足稻粱。
今年诚有望,
吾计未全荒。
倚仗停吟久,
看云引兴长。
邻家新酿热,
同醉菊花傍。

白话文翻译

在西边的园圃里,还有些姜和甘蔗,
在东边的田地里,足够的稻米和粮食。
今年的收成确实有希望,
但我心中的打算还没有完全落实。
我倚靠着栏杆停下来吟诗,
看着云彩,心情也随之变得悠长。
邻居家新酿的美酒热腾腾的,
我与朋友们在菊花旁畅饮同醉。

注释

  • 西圃:西边的园圃。
  • 姜蔗:姜和甘蔗。
  • 东皋:东边的高地或田地。
  • 稻粱:稻米和粮食。
  • 诚有望:确实有希望。
  • 吾计未全荒:我的计划还未完全失败。
  • 倚仗:依靠或倚靠。
  • 停吟久:停下来吟咏很久。
  • 引兴长:引起长久的兴致。
  • 邻家新酿:邻居家新酿的酒。
  • 同醉菊花傍:在菊花旁与朋友们共同喝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生于元代中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高雅的绘画艺术而著称。王冕的诗多描绘田园生活,表现出一种洒脱和淡泊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冕应王敬助之邀而作,反映了他对丰收的期待及对生活的感悟。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农耕文化盛行,诗人通过描绘丰收的场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

诗歌鉴赏

《次韵答王敬助 其二》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全文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丰收的希望和友谊的温暖,诗中既有对农作物丰收的期待,也有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珍惜。

首句以“西圃余姜蔗”开头,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图景,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东皋足稻粱”,进一步展示了粮食的丰盈,体现了自然的恩赐。诗人在这里用“诚有望”表达了对丰收的信心,但紧接着“吾计未全荒”又流露出一丝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突显了生活的复杂性。

后半部分,诗人“倚仗停吟久”,在闲适中沉思,借助“看云引兴长”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灵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以“邻家新酿热,同醉菊花傍”结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圃余姜蔗: 描绘西边的园圃中还有姜和甘蔗,表现了自然的富饶。
  • 东皋足稻粱: 在东边的高地上有丰足的稻米和粮食,继续强调丰收的景象。
  • 今年诚有望: 表达了对今年收成的期待和希望。
  • 吾计未全荒: 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担忧,尽管有希望,但计划尚未完全实现。
  • 倚仗停吟久: 描述诗人倚靠在栏杆上,长时间地吟咏,体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看云引兴长: 通过观察云彩,激发了诗人的思绪,表现出对自然的感知。
  • 邻家新酿热: 提到邻居家新酿的酒,暗示着生活中的乐趣。
  • 同醉菊花傍: 在菊花旁边与朋友们一同喝醉,传达了友情和欢乐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西圃”与“东皋”,“姜蔗”与“稻粱”,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看云引兴长”通过自然景象引申出诗人的情感,表现了自然对人的启发作用。
  • 意象: 诗中“姜蔗”、“稻粱”、“菊花”等意象,构成了丰富的自然和生活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在农耕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姜蔗: 象征丰收与希望。
  • 稻粱: 代表粮食的丰富,体现农田的富饶。
  • : 象征灵感和思绪的变化。
  • 菊花: 代表着友谊与欢乐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圃”主要种植了哪些作物?
    A. 稻米 B. 姜和甘蔗 C. 菊花
    正确答案: B

  2. “邻家新酿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友谊 C. 忧伤
    正确答案: B

  3. 该诗主要反映了哪种生活状态?
    A. 忧虑 B. 丰收与欢乐 C. 失落
    正确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冕与李白在诗歌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冕的诗更注重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而李白则多展现豪放与个性。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