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剪花 裴延 〔唐代〕 花寒未聚蝶,色艳已惊人。 悬知陌上柳,应妒手中春。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冷的季节,花朵尚未吸引蝴蝶聚集,但其艳丽的色彩已经令人惊叹。 可以想象,路边的柳树应该会嫉妒我手中的春意。
注释:
- 花寒:指花朵在寒冷的气候中开放。
- 未聚蝶:蝴蝶尚未聚集,因为花刚开放或天气尚冷。
- 色艳:色彩鲜艳,形容花的美丽。
- 悬知:猜测,预料。
- 陌上柳:路边的柳树。
- 妒:嫉妒。
- 手中春:指手中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延是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表达。这首《咏剪花》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早春时节创作的,当时天气尚寒,但花朵已经开始绽放。诗人通过观察手中的花朵,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并以此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朵的美丽。首句“花寒未聚蝶”,通过“花寒”和“未聚蝶”两个意象,传达了早春的寒冷和花朵初绽的静谧。第二句“色艳已惊人”,则突出了花朵的艳丽,令人惊叹。后两句“悬知陌上柳,应妒手中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手中花朵的珍视和对春天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花寒未聚蝶”,通过“花寒”和“未聚蝶”两个意象,传达了早春的寒冷和花朵初绽的静谧。
- 第二句“色艳已惊人”,则突出了花朵的艳丽,令人惊叹。
- 第三句“悬知陌上柳”,通过“悬知”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猜测。
- 第四句“应妒手中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手中花朵的珍视和对春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应妒手中春”一句,将柳树拟人化,赋予其嫉妒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早春花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的花朵不仅是自然美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 花寒:象征早春的寒冷。
- 未聚蝶:象征花朵初绽的静谧。
- 色艳:象征花朵的美丽。
- 陌上柳:象征春天的到来。
- 手中春:象征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寒未聚蝶”中的“花寒”指的是什么? A. 花朵寒冷 B. 花朵在寒冷的气候中开放
- 诗中“色艳已惊人”中的“色艳”形容的是什么? A. 蝴蝶的颜色 B. 花朵的美丽
- 诗中“悬知陌上柳”中的“悬知”是什么意思? A. 悬挂 B. 猜测
- 诗中“应妒手中春”中的“手中春”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手中的花朵
答案:1. B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裴延《咏剪花》: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裴延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裴延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唐代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