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寄怀特社诸子》

时间: 2025-01-09 00:11:52

谩道入山深处好,山深人迹荒凉。

回头万种泪沧茫。

故人天外眼,熟事酒边肠。

把笔欲倾千幅纸,清词多为君商。

扁舟拟附打渔郎。

江湖才咫尺,风雨不寻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谩道入山深处好,
山深人迹荒凉。
回头万种泪沧茫。
故人天外眼,
熟事酒边肠。
把笔欲倾千幅纸,
清词多为君商。
扁舟拟附打渔郎。
江湖才咫尺,
风雨不寻常。


白话文翻译:

这位诗人随口说入山深处很好,然而山深处却人迹罕至,荒凉冷清。回首往昔,不禁泪水涟涟,心中迷茫。故友在天边遥望,熟悉的事情令我酒酣肠断。拿起笔来想要在千幅纸上倾诉,清丽的词句多是为了你而作。想要借扁舟去追随打渔郎,然而江湖虽近,却是风雨飘摇,不寻常的气象。


注释:

  • 谩道:随口说,漫不经心地说。
  • 人迹荒凉:人迹罕见,显得冷清。
  • 万种泪沧茫:形容眼泪多,心中迷茫。
  • 故人:老朋友。
  • 天外眼:遥远的目光。
  • 熟事酒边肠:熟悉的往事让人痛心。
  • 把笔欲倾千幅纸:想要尽情书写。
  • 扁舟:小船。
  • 打渔郎:捕鱼的人。
  • 江湖才咫尺:江湖近在咫尺。
  • 风雨不寻常:风雨天气异常,暗示不安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石麒,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在文人圈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语言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临江仙 寄怀特社诸子》是作者在特社期间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特社这个文人聚集的环境中,徐石麒感受到文人之间的情谊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寄怀特社诸子》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而细腻。开头的“谩道入山深处好”引出主题,表面上是对山水的向往,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荒凉。接下来的“山深人迹荒凉”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冷清与自己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中“回头万种泪沧茫”揭示了诗人对过往的无尽思念,情感深邃而复杂。而“故人天外眼,熟事酒边肠”则表达了对故知的怀念与伤感,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

后半部分“把笔欲倾千幅纸,清词多为君商”展示了诗人渴望倾诉的心情,尽管有千般词句,却唯有为友人而作,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扁舟拟附打渔郎”,蕴含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纷繁世事的逃避,然而“江湖才咫尺,风雨不寻常”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险恶与不易。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谩道入山深处好:诗人随意地说入山深处很好,实际上是对生活的逃避。
  • 山深人迹荒凉:山深处却人迹罕至,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冷清。
  • 回头万种泪沧茫:回首往昔,泪水涟涟,心中迷茫。
  • 故人天外眼:友人在远方遥望,象征着对友情的思念。
  • 熟事酒边肠:往事令诗人心痛,酒旁回忆往昔。
  • 把笔欲倾千幅纸:想要倾诉,尽情书写内心的情感。
  • 清词多为君商:写下的清丽诗句多是为朋友而作。
  • 扁舟拟附打渔郎:想借小舟追随渔夫,象征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江湖才咫尺,风雨不寻常:距离虽近,但生活的风雨却异常,寓意人生的艰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种泪沧茫”和“故人天外眼”,形成强烈的对比和谐。
  • 比喻:将人生比作江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拟人:情感拟人化,使读者更加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情感基调细腻而深沉,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内心的荒凉。
  • :代表思念与内心的痛楚。
  • 故人:象征珍贵的友情。
  • 扁舟:寓意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 江湖:象征人生旅途的波折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谩道”是什么意思? A. 认真说
    B. 随口说
    C. 诗意

  2. “回头万种泪沧茫”中的“万种”表示什么? A. 无尽
    B. 很少
    C. 不明

  3. 诗人想追随的“打渔郎”象征着什么? A. 复杂的生活
    B. 简单自在的生活
    C. 朋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徐石麒的《临江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徐石麒的诗更显孤独和对现实的无奈,而苏轼则更加强调人生的乐观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石麒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