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题葛毓珊部郎遗像1915》
时间: 2025-01-08 03:02: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题葛毓珊部郎遗像
作者:况周颐
家世列仙官列宿,
才名小集丹阳。
当湖雅故在青箱。
太冲原卓荦,
叔度自汪洋。
三十六年回首忆,
共攀蟾窟天香,
几人寥廓遂翱翔。
沧州余病骨,
辛苦看红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了葛毓珊的显赫家世和才华。诗人提及家族的辉煌,才智过人,曾经在当湖一带颇有声望。太冲和叔度是两位杰出的人物,分别代表着卓越与广阔。三十六年过去,诗人回想往事,感慨与友人共同攀登那遥远的理想之地,然而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能够实现理想的人又有多少呢?如今身处沧州,身体羸弱,依然辛苦地守望着那片桑田。
注释
- 家世:指家族渊源和背景。
- 列仙官列宿:形容家族中有许多官员和名士。
- 丹阳:地名,指的是丹阳湖地区,诗人在此地与葛毓珊相遇。
- 青箱:指盛放书籍的箱子,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 太冲原卓荦:太冲指的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卓荦形容其非凡。
- 叔度:这里指代另一位有才华的人物,暗喻广阔的才华。
- 蟾窟:蟾蜍的洞,象征着理想的地方。
- 沧州:地名,诗人晚年生活的地方。
- 红桑:桑树,象征着生计和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况周颐(1849-1922),字仲明,号冷云,晚号孤云。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书法家和学者,擅长诗词,尤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常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1915年,正值中国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对葛毓珊的缅怀,反映出对过去盛世的追忆与对理想的渴望。诗中提到的“蟾窟天香”,暗示着对理想境地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题葛毓珊部郎遗像》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诗的开头通过家世的描绘,展现了葛毓珊的显赫背景,显示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回首往昔,三十六年的时光仿佛瞬息而逝,留下的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绘的“蟾窟天香”不仅是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也是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失落。这里的意象交织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辛苦看红桑”则以简单的日常生活描绘出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生存的态度,传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以清新雅致的语言构建了丰富的意象,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自我理想的深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世列仙官列宿:家族显赫,拥有许多官员与名士。
- 才名小集丹阳:葛毓珊在丹阳地区声名远扬,才华横溢。
- 当湖雅故在青箱:曾在湖边的青箱中留下雅致的诗文。
- 太冲原卓荦,叔度自汪洋:太冲与叔度象征着杰出的才华,广大的视野。
- 三十六年回首忆:回首三十六年,感慨万千。
- 共攀蟾窟天香:共同追求理想,渴望达到美好的境界。
- 几人寥廓遂翱翔:然而真正能够实现的人少之又少。
- 沧州余病骨,辛苦看红桑:在沧州的我,身体羸弱,仍然辛苦努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太冲原卓荦,叔度自汪洋”,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蟾窟象征理想境地,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运用了“青箱”、“蟾窟”等意象,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和对理想状态的渴望。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青箱: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与理想。
- 蟾窟:象征着追求的理想和美好的境界。
- 红桑:象征辛苦的生活与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蟾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境地
- C. 亲情
-
填空题:诗人对葛毓珊的怀念表现在对其____的描绘中。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沧州余病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辛苦。(对/错)
答案
- B. 理想境地
- 家世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对历史的反思与怀念。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对理想与现实的纠结。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都涉及对过去的回忆与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具历史厚重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了大量清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欣赏》: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