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句 翁宏 〔唐代〕
万木横秋里,孤舟半夜猿。 送人漏光残井甃,缺影背山椒。 咏晓月风回山火断,潮落岸冰高。 湘江吟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树林中,万木横陈,孤独的小船上,半夜传来猿猴的叫声。 送别的人在漏光的残破井边,影子斜斜地映在山椒上。 吟咏着拂晓的月亮,风回吹熄了山火,潮水退去,岸边的冰层显得格外高。 在湘江边吟唱。
注释:
- 横秋:指秋天树木凋零,横陈于地。
- 孤舟半夜猿:形容孤独和凄凉的夜晚。
- 漏光:指光线透过破损的地方。
- 残井甃:破旧的井壁。
- 缺影:不完整的影子。
- 山椒:山脊。
- 咏晓月:吟咏清晨的月亮。
- 风回山火断:风回吹熄了山火。
- 潮落岸冰高:潮水退去后,岸边的冰层显得更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宏,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孤独、凄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在湘江边,感受到孤独和凄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孤独和凄凉。诗中的“万木横秋里,孤舟半夜猿”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孤独的小船和半夜的猿声更加强了这种感觉。后两句“送人漏光残井甃,缺影背山椒”通过具体的景物,如漏光的井壁和斜映的影子,进一步加深了孤独和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咏晓月风回山火断,潮落岸冰高”则通过清晨的月亮和退潮后的冰层,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木横秋里”:描绘秋天树木凋零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孤舟半夜猿”:通过孤舟和猿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 “送人漏光残井甃”:描绘送别时的场景,漏光的井壁增加了凄凉感。
- “缺影背山椒”:影子斜映在山脊上,形象地表达了孤独和凄凉。
- “咏晓月风回山火断”:清晨的月亮和吹熄的山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
- “潮落岸冰高”:潮水退去后,岸边的冰层显得更高,加深了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如“万木横秋里”比喻凄凉的氛围。
- 拟人:“孤舟半夜猿”中的猿声拟人化,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送人漏光残井甃,缺影背山椒”。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凄凉。诗中通过对秋夜、清晨的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木横秋:秋天的树木凋零,象征凄凉。
- 孤舟半夜猿:孤独的小船和猿声,象征孤独和凄凉。
- 漏光残井甃:漏光的井壁,象征破旧和凄凉。
- 缺影背山椒:斜映的影子,象征孤独和凄凉。
- 咏晓月风回山火断:清晨的月亮和吹熄的山火,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
- 潮落岸冰高:退潮后的冰层,象征孤独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孤舟半夜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
“送人漏光残井甃”中的“漏光”指的是什么? A. 光线透过破损的地方 B. 光线充足 C. 光线暗淡 D. 光线均匀
-
诗中的“咏晓月风回山火断”描绘了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孤独和凄凉。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秋天,表达宁静和淡泊。
诗词对比:
- 翁宏的《句》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孤独和凄凉,但翁宏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翁宏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