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

时间: 2025-01-01 15:12:15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白话文翻译:

披着风听着鸟鸣,漫步在长河路上;
在渡口,织女远远地对我产生嫉妒。
我明白秋夜的悲啼还在延续,
哪能和春晨携手共度美好时光。

注释:

  • 披风:披上衣服,表示在风中漫步。
  • 听鸟:听鸟儿的鸣叫,突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长河路:长河边的道路,象征着旅途的漫长与孤独。
  • 临津:临近渡口,指水边的地方。
  • 织女:传说中的女神,常与牛郎相对,是爱情的象征。
  • 判知:能判断,能够感知。
  • 秋夕:秋天的夜晚,通常与悲伤、思念相关。
  • 携手度:携手共度,指情侣之间的亲密关系。

典故解析:

  • 织女与牛郎:出自《牛郎织女》的传说,织女是天上的女神,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他们因爱而被天帝分开,每年七夕才能相会,象征着忠贞与思念。
  • 秋夕与春朝:秋天象征着凋零与思念,春天则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诗中通过这两个季节的对比,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字子安,号凌云,唐代著名诗人,世称“王右丞”。他以文才出众而著称,尤其擅长骈文和诗歌,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他的诗风气韵高远,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王勃在河阳桥附近时,表现了他对爱情、时光流逝的感慨。河阳桥是一个重要的水边景点,诗人在此游览,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惋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整体构造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开头“披风听鸟长河路”,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诗人漫步在长河之畔,听着鸟鸣,似乎在享受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然而,随着“临津织女遥相妒”的出现,诗的情感基调开始转向,织女的嫉妒暗示着某种爱情的失落与无法拥有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秋夕与春朝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爱情的脆弱。“判知秋夕带啼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孤独与悲哀的感知,暗示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那及春朝携手度”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无望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爱情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王勃细腻的观察力与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披风听鸟长河路:诗人在长河边披风而行,聆听鸟鸣,描绘出了一幅自然宁静的画面。
  2. 临津织女遥相妒:织女的嫉妒暗示着诗人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3. 判知秋夕带啼还:诗人对秋夜的感知,感受到一种孤独的哀伤。
  4. 那及春朝携手度:对比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爱情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织女与嫉妒相联系,将爱情与季节变化相对比,增强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将织女赋予了情感,使得诗中对爱情的思考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爱情的思考,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爱情的无常,传递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现实时光的无奈和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河:象征着人生的漫长旅途。
  • 鸟鸣:代表着自然的和谐,亦象征着心灵的自由。
  • 织女:象征着爱情与思念,代表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临津织女遥相妒”中的“织女”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
    • B. 爱情
    • C. 友情
  2.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 A. 轻松愉快
    • B. 悲伤与怀念
    • C. 激昂澎湃
  3. “那及春朝携手度”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未来的希望
    • B. 逝去的爱情
    •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勃的《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与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王勃更侧重于爱情的失落,而李白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诗集》
  • 《唐代诗人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