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梦游仙》
时间: 2025-01-04 11:0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梦游仙
作者:王勃 〔唐代〕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
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
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
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
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江边的客人,留连于这方寸之地。
在梦中与现实之间,竟然有神灵的对话。
轻盈地登上云霞的顶端,悠然地踩着云朵的背面。
电光闪烁,驾驭着龙的光辉,烟雾缭绕,神鸟的姿态显现。
乘着月光披上金色的披风,连星星也解开了美玉的佩饰。
浮现的记忆很快就会归去,真正的游历却难以再现。
在这辽阔的空间中沉浸遐想,忙碌中奉承着遗留下来的教诲。
流俗的世态并非我的故乡,何时才能释怀尘世的迷惑?
注释
- 仆:我,诗人自称。
- 江上客:在江边的旅客,隐喻自由漂泊的生活。
- 霄汉:指天空和大气,诗中用来象征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 灵对:指与神灵的对话或交流。
- 翕尔:轻盈的样子,形容飞舞的姿态。
- 电策:驾驭电光的工具,象征速度与力量。
- 寥廓:广阔,形容想象的无边无际。
- 流俗:世俗的风气,指普通人的生活和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号靖庐,唐代著名诗人,代表性作品有《滕王阁序》。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情感充沛,常常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
创作背景
《忽梦游仙》创作于王勃的青年时期,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反思。这首诗受道教文化影响,体现了对超脱现实的渴望。
诗歌鉴赏
《忽梦游仙》是一首充满幻想和哲思的诗。诗中通过梦游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和神秘境界的向往。开篇即设定了“仆本江上客”的身份,暗示诗人对世俗的疏离感。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描绘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梦境,仿佛他游历于仙境之中,和神灵交流,体验着轻盈飘逸的感觉。
在“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模糊化,通过光与影的交替,展现一种超现实的美。接着,诗人通过“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进一步渲染出梦境的华丽与绚烂,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然而,随着“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的感叹,诗人意识到从梦中归来是如此迅速,而真正的超脱和自由却难以实现。这种对现实的感慨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忧伤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在追寻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
最后,诗人以“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总结,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诗人自称是江上游子的身份,暗示身处的方寸之地。
- 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在梦与醒之间,感受到神灵的回应。
-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轻盈地走在云端,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通过电光驾驭龙,展现速度与力量的结合。
-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在月光下披上金色的衣衫,象征着富贵与荣耀。
- 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梦境的回归是迅速的,而真正的游历却难以再次实现。
-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沉浸在辽阔的幻想中,思考生活与教诲。
- 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对世俗生活的排斥,期望能够超脱迷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与现实的体验比喻为游历,从而强化了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如“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电光、烟雾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梦游的意象,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的逃避,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超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旅途与漂泊。
- 云霞:代表轻盈与超脱。
- 龙:象征力量与神秘。
- 月:象征宁静与理想。
- 星:代表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仆本江上客”中的“仆”指的是: A. 我
B. 你
C. 他
D. 她 -
诗中“流俗非我乡”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热爱世俗生活
B. 对世俗的排斥
C. 对城市的向往
D. 对乡村的怀念 -
“电策驱龙光”中的“电策”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神秘的工具
C. 驾驭电光的方式
D. 一种交通工具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探讨。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反映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勃与李白的作品比较:王勃的《忽梦游仙》注重内心的幻想与哲思,而李白的《庐山谣》更注重对自然的赞美与浩然气概。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但都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