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白话文翻译:
在上巳节这一天,时光匆匆流逝;
中川的春意愈发遥远。
绿色的山叶繁茂,红色的花瓣轻轻飘落。
泉水在后面的山涧中喧闹,
彩虹的影子映照在前面的桥上。
突然间,我对春天的远望感到悲伤,
江面上波涛汹涌,潮水不断涌来。
注释:
- 上巳:古代节日,通常是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流行于春天的踏青活动。
- 中川:指的是中间的河流,泛指春天的生机和景象。
- 绿齐:形容绿色的树叶齐整而茂密。
- 红泄:形容红色花瓣散落的状态。
- 泉声:泉水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喧嚣。
- 虹影:彩虹的影子,寓意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遽悲:突然感到悲伤。
- 江路:江水的流动,象征春天的离去与思绪的波动。
典故解析:
“上巳”是古代重要节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演变为踏青游玩,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诗中提及的自然意象,如“泉声”、“虹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字子安,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才华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善于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的上巳节,正值春光明媚之时,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结合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开篇“上巳年光促”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时光飞逝的氛围中,接着通过“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描绘出春天的繁华与美丽,形成鲜明对比。随着诗意的深化,诗人将目光投向泉水与彩虹,捕捉到自然的喧嚣与瞬息万变,最终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收尾,表达了对春天消逝的无奈与悲伤。这不仅是一幅春日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体现了王勃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敏感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巳年光促:上巳节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匆忙。
- 中川兴绪遥:春天的气息在中川流淌,然而这种生机似乎又显得遥远,暗含对春天的留恋。
- 绿齐山叶满:描写山上的绿叶繁茂,春意盎然。
- 红泄片花销:红色的花瓣如同细雨般飘落,寓意春天的短暂。
- 泉声喧后涧:泉水的声音在山涧中回荡,增添了自然的生动。
- 虹影照前桥:彩虹的影子映照在桥上,象征着美好的瞬间。
- 遽悲春望远:突然对春天感到悲伤,表现出对光阴流逝的失落。
- 江路积波潮:江水的波涛汹涌,象征着春天的消逝与不息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虹影照前桥”中的“虹影”比喻美好的时光与瞬间。
- 拟人:泉水的“喧”声,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中上下句相对称,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春天的眷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泉水:象征自然的喧嚣与生命的源泉。
- 彩虹:代表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上巳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个月?
- A. 一月
- B. 三月
- C. 五月
-
诗中提到的“虹影”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瞬间
- B. 悲伤的回忆
- C. 春天的消逝
-
王勃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
- A. 细腻而忧伤
- B. 豪放而奔放
- C. 简练而深刻
答案:
- B. 三月
- A. 美好的瞬间
- B. 豪放而奔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勃的《上巳浮江宴》与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勃更注重时间的流逝与感伤,而李白则表达了对自然的豪情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