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富阳道中》

时间: 2025-01-07 22:29:55

春潮曾送离魂去。

春山曾见伤离处。

老去不堪愁。

凭阑看水流。

东风留不住。

一夜檐前雨。

明日觅春痕。

红疏桃杏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富阳道中
作者:毛滂
春潮曾送离魂去。
春山曾见伤离处。
老去不堪愁。
凭阑看水流。
东风留不住。
一夜檐前雨。
明日觅春痕。
红疏桃杏村。


白话文翻译:

春潮曾经把离魂送走,
春山也曾目睹伤心的离别场景。
年老之后,愁苦难忍。
我凭栏观望,水流潺潺。
东风无情,无法留下。
一夜的屋檐下,雨水淋漓。
明天再去寻觅春天的痕迹,
只见桃花和杏花在村中稀疏绽放。


注释:

  • 离魂:指因离别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 凭阑:倚靠栏杆,通常指在河边或庭院中。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觅春痕:寻找春天的迹象。
  • 红疏桃杏村:桃花和杏花在村落中稀疏地点缀。

典故解析:

“东风”在古诗中常象征春天的到来,尤其是在《桃花扇》中也有类似的意象。诗中提到的“春潮”、“春山”暗含着春天的生机与离愁,表达了对春天与离别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升,号简斋,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天,诗人或因身处离别的情境,结合春景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对美好春光的眷恋。


诗歌鉴赏:

《菩萨蛮·富阳道中》通过春潮、春山等意象,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离别的愁苦。全词的情感在于对离别的无奈与对春天生机的渴望。开头两句通过“送离魂”和“伤离处”,展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仿佛春天的暖流也无法抚平心中的伤痛。接下来的“老去不堪愁”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年纪渐长带来的无奈与忧愁,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随后“凭阑看水流”则展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态,但水流无尽,似乎也在提醒着诗人时光的流逝。词的结尾部分“明日觅春痕”与“红疏桃杏村”的描绘,虽是对春天的期待,却也蕴含着难以相聚的失落。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细腻,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离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潮曾送离魂去”:春潮涌动,带走了离愁,让人思念远方的情人。
    • “春山曾见伤离处”:春天的山峦见证了离别的痛苦,渲染了诗人的忧伤。
    • “老去不堪愁”:年纪渐长,愁苦愈加沉重,难以承受。
    • “凭阑看水流”:诗人倚靠栏杆,静静观望水流,感叹时光的无情。
    • “东风留不住”:春风虽暖,却无法停留,象征着无常。
    • “一夜檐前雨”:一夜的雨水,象征着内心的忧虑与思念。
    • “明日觅春痕”:希望明天能寻找到春天的痕迹。
    • “红疏桃杏村”:村中桃杏花开得稀疏,暗示着春天的迟暮与离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潮比作离魂,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 拟人:东风被描述为无法留住,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老去不堪愁”与“凭阑看水流”,形成对比,增强表达力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透过对离别与思念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春潮:象征着生机与变迁,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 春山: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离愁的见证。
  • 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暖意却又无情。
  • 桃杏:象征春天的花开,但又暗示着离别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潮曾送离魂去”中的“离魂”指的是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梦中人
    C. 自然现象

  2. 诗中“明日觅春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去的留恋
    C. 对春天的失望

  3. 该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描写春雨的诗作,意境相近。
  • 《江南春》:杜甫的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充满生机。

诗词对比

  • 《菩萨蛮·富阳道中》 vs 《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但前者更侧重于离愁,后者则表现春江的美丽与诗人的惆怅。
  • 解读:毛滂的作品更直接表露内心的忧伤,而张若虚的作品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