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圆觉寺小轩》
时间: 2025-01-04 11:0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圆觉寺小轩
作者: 罗椅 〔宋代〕
禅子安排定了痴,
数拳石映半泓池。
岩如大厦元生就,
水似人心未动时。
二月春深梅不觉,
五更风起桧先知。
青要野寺西湖路,
直得先生一首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房的宁静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淡泊与宁静。禅宗弟子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心中没有了迷惑;石头的影子倒映在一小片池水中。山岩如同大厦般自然形成,水面则像人心一样,在平静的时候没有波动。二月春天深处,梅花悄然开放,五更时分,风起时桧树似乎最先感知。通往野寺的青石小路,真是值得先生写一首诗。
注释
- 禅子:指禅宗弟子或僧人。
- 安排定了痴:指禅宗的教导让人摆脱迷惑。
- 数拳石:形容石头的大小,数量不多。
- 半泓池:指小水池的一部分。
- 岩如大厦:形容山岩的雄伟。
- 水似人心:比喻水面平静如人心无波。
- 二月春深:指春季的深处,梅花开放的时节。
- 五更:指凌晨时分。
- 桧:一种树木,常用于建筑和制作器具。
- 青要:形容青色的小路,指向野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椅,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体现出禅宗思想,风格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题圆觉寺小轩》创作于诗人游览圆觉寺时,受到寺中宁静氛围的启发,描绘了自己在此处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圆觉寺小轩》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小轩周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禅意世界。开篇“禅子安排定了痴”一句,直接引出禅宗的境界,暗示着一种超脱的心境。接下来的“数拳石映半泓池”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石头的倒影在水中,象征着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岩如大厦元生就”,诗人将静谧的山岩比作大厦,展现出自然的伟大与壮丽;而“水似人心未动时”,则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二月春深梅不觉”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梅花悄然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五更风起桧先知”则强调了自然的敏感和智慧。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直得先生一首诗”则是诗人对自己创作灵感的自省与自许,展现了诗人渴望通过诗歌传达内心感受的真挚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子安排定了痴:禅宗的弟子已经将一切安排妥当,心中不再迷惑。
- 数拳石映半泓池:几块石头的影子映在小水池的一部分上,形成一种静谧的景象。
- 岩如大厦元生就:山岩如同自然生成的一座大厦,表现出自然的伟大。
- 水似人心未动时:水面平静,象征着人心在内心宁静时的状态。
- 二月春深梅不觉:在春天的深处,梅花的开放似乎是不经意间发生的。
- 五更风起桧先知:凌晨时分,风起时桧树似乎最先感知到变化。
- 青要野寺西湖路:指向通往野寺的青石小路。
- 直得先生一首诗:这种美好的景象值得写成一首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岩如大厦”,将岩石比作大厦,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水似人心未动时”,构成了对称的结构,美化了诗句。
- 拟人:桧树“先知”,赋予自然以人的感知能力,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智慧。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哲理,鼓励人们向往简单、纯粹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子: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石头:代表了坚韧与不变,映照出生命的真实。
- 水:象征着心灵的平静与柔软。
- 梅花:寓意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桧树:代表自然的敏感与聪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禅子”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禅宗弟子
C. 一种石头
D. 一座山 -
填空题:诗中“岩如大厦”表现了自然的_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梅花是在春天开放的。 (对/错)
答案
- B
- 雄伟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罗椅的《题圆觉寺小轩》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感悟,但王维的诗更注重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感,而罗椅的诗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这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象与心境体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