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忆远曲
作者: 张籍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水上山沈沈,征途复绕林。
途荒人行少,马迹犹可寻。
雪中独立树,海口失侣禽。
离忧如长线,千里萦我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独旅途的画面:水面上山峦沉沉,征途蜿蜒穿行于树林间。路途荒凉,人迹稀少,唯有马蹄印仍可寻觅。雪中独自矗立的树木,海口失去伴侣的鸟儿,离愁恰似长长的丝线,千里之外缠绕着我的心。
注释:
- 水上山沈沈:水面上山峦沉沉,描绘水面与山的关系,山显得沉重而遥远。
- 征途:旅途,出行的路程。
- 途荒人行少:路途荒凉,人行走得很少,显示出旅途的孤独感。
- 马迹犹可寻:马蹄印迹仍然可以找到,暗示曾经的往来或行迹。
- 雪中独立树:雪中孤独的树,象征孤独和坚韧。
- 海口失侣禽:在海边失去伴侣的鸟,表达失去和悲伤。
- 离忧如长线:离愁像长长的丝线缠绕在心间,形象地描绘了忧伤的感受。
- 千里萦我心:千里之外的忧愁缠绕着自己的心,反映内心深处的思念与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舍人,号少山,唐代诗人,因其诗作多描写边塞、旅途和乡愁而著称。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经历了动荡时期,作品中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籍的旅途中,正值雪季,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荒凉的自然景象,心中思念故乡、亲人及过往的种种,心中涌起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忆远曲》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旅途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水上山沈沈,征途复绕林”,描绘了一幅苍茫的自然图景,水与山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孤寂。接着“途荒人行少,马迹犹可寻”,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荒凉与孤独,虽有马迹可寻,但人影稀少,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雪中独立树,海口失侣禽”两句,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失去伴侣的悲伤情绪。雪中树木的孤独、海边鸟儿的失落,都是对离别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自然与情感的深刻联系。最后一句“离忧如长线,千里萦我心”,以“长线”隐喻愁绪的绵延与无尽,表现出诗人心中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沉重而又柔软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上山沈沈:水面上山峦显得沉重,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
- 征途复绕林:旅途蜿蜒,暗示着曲折与不易。
- 途荒人行少:荒凉的路途,行人稀少,强化了孤独感。
- 马迹犹可寻:马的印迹依然存在,暗示着曾经的往来。
- 雪中独立树:雪中的树木象征坚韧与孤独。
- 海口失侣禽:鸟儿失去伴侣,表达了离愁与孤独。
- 离忧如长线:离愁如同长线,缠绕在心中。
- 千里萦我心:千里之外的忧愁缠绕着心,表现深刻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离忧如长线”将忧愁形象化,生动传达情感。
- 对仗:如“雪中独立树,海口失侣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意象:自然意象与情感交织,形成诗的核心。
-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深深的思念与孤独感,借助自然景象展现情感的深邃与绵延。
意象分析:
- 水:象征流动与变幻,暗示人生的无常。
- 山:象征稳重与沉静,代表诗人心中的坚韧。
- 树:象征孤独与坚强,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雪:代表寒冷与孤独,增添了离别的悲伤氛围。
- 鸟:象征自由与失去,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马迹犹可寻”暗示了什么? a) 旅途的繁忙
b) 旅途的孤独
c) 旅途的景色 -
诗句“离忧如长线”中“长线”比喻了什么? a) 忧愁的长久
b) 旅途的艰辛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旅途的孤独
- a) 忧愁的长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情感,杜甫通过月夜表现对兄弟的深情,情感更加直白。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出离愁与对朋友的深厚情谊,风格上更显婉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