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
时间: 2025-01-19 21:30: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亭依绝巘,兰榭俯回溪。
绮栋鱼鳞出,雕甍凤羽栖。
引泉聊涨沼,凿磴且通蹊。
席上山花落,帘前野树低。
弋林开曙景,钓渚发晴霓。
狎水惊梁雁,临风听楚鸡。
复看题柳叶,弥喜荫桐圭。
白话文翻译
桂花亭依偎在陡峭的山崖上,兰花阁俯瞰着蜿蜒的溪流。
华丽的屋顶如鱼鳞般闪耀,雕刻的屋檐上栖息着凤凰的羽毛。
引泉水来填满池沼,凿石阶以通达小路。
席上落满了山花,帘前的野树低垂。
在树林中,曙光开启了新的景象,钓鱼的水边,晴空中映出彩虹。
水边的雁被惊起,微风中听到楚鸡的鸣叫。
再看那题写在柳叶上的字,更增添了对桐树荫凉的喜爱。
注释
- 桂亭:用桂木建造的亭子,象征着美丽和清香。
- 兰榭:用兰花命名的阁楼,意指幽雅之处。
- 鱼鳞:形容屋顶的华丽和独特,像鱼鳞一样。
- 凤羽:象征着高贵和美丽的鸟类,常用来形容精美的建筑。
- 引泉:引导泉水流入池塘,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弋林:指在树林中捕鸟,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697年-763年),字君屿,号紫微,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李峤在政治上曾任职于朝廷,身处唐代盛世,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峤与友人游玩的闲暇时光,描绘了王屋山的美丽风光和游玩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是一首描绘王屋山美丽风光的诗作。诗中描写了亭台楼阁、溪水潺潺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与友人游玩时的愉悦心情。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桂亭”、“兰榭”等,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雅的环境,令人向往。诗中描绘了引泉的流淌、山花的飘落,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清风拂面、鸟鸣声声的宁静。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复看题柳叶,弥喜荫桐圭”,展现了作者在游玩中的思考与悟道,柳叶上的题字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深层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与哲思,突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亭依绝巘:桂亭依偎在高耸的山崖上,构图生动,给人一种高远之感。
- 兰榭俯回溪:兰花阁楼俯瞰着蜿蜒的溪流,展现出山水相依的画面。
- 绮栋鱼鳞出:华丽的屋顶像鱼鳞一样闪烁,形容建筑的精美。
- 雕甍凤羽栖:雕刻的屋檐上栖息着凤凰的羽毛,象征着优雅与高贵。
- 引泉聊涨沼:引水流入池塘,表现了自然的灵动。
- 凿磴且通蹊:开凿石阶,便于通行,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
- 席上山花落:席子上洒落着山花,展现出自然的随意与美丽。
- 帘前野树低:帘前的野树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弋林开曙景:在林中捕鸟,晨曦初现,生机勃勃。
- 钓渚发晴霓:晴天的水边,五彩斑斓的景象映入眼帘。
- 狎水惊梁雁:水边的雁被惊起,动感十足。
- 临风听楚鸡:在风中听到楚鸡的鸣叫,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
- 复看题柳叶:再看那题写在柳叶上的字,带来思考与感悟。
- 弥喜荫桐圭:对桐树的荫凉倍感喜爱,表现了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桂亭依绝巘”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亭子的高耸;“绮栋鱼鳞出”则用比喻形容屋顶的华丽;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的快乐和思考。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亭:象征着美丽和高雅的生活。
- 兰榭:代表着幽雅的环境,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 山花:自然的生机与美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柳叶:表现出温柔与思考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亭子是用什么建造的?
- A. 橡木
- B. 桂木
- C. 松木
- D. 梧桐
-
“引泉聊涨沼”中的“泉”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池塘
- C. 泉水
- D. 湖泊
-
诗中提到的“楚鸡”指的是哪一种鸟?
- A. 雁
- B. 鸡
- C. 鹅
- D. 燕子
答案
- B. 桂木
- C. 泉水
- B. 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中同样描绘了自然山水的景色,但更加注重于孤独与内心的平静,而李峤的诗则更侧重于与友人共享自然之美的乐趣,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