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凝阴结暮序,严气肃长飙。霜犯狐裘夕,寒侵兽火朝。冰深遥架浦,雪冻近封条。平原已从猎,日暮整还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阴云密布的黄昏时分,寒冷的气息让长风更加凛冽。霜冻侵袭了狐狸皮裘,寒气袭来给兽火带来了威胁。冰层深厚,远处的水面被覆盖,雪花冻结了近处的河道。平原上已经开始狩猎,到了日暮时分,猎人们开始整理马具准备返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凝阴:指阴云聚集,天气阴沉。
- 结暮序:黄昏将至,时间进入傍晚的序幕。
- 严气:寒冷的气息。
- 肃长飙:凛冽的寒风。
- 霜犯:霜冻侵袭。
- 狐裘:狐狸皮做的衣服。
- 兽火:用来取暖的火,可能指的是野兽的火堆。
- 冰深:冰层很厚。
- 遥架浦:远处的水面。
- 封条:河道被雪封住。
- 平原已从猎:平原上的狩猎活动已经开始。
- 整还镳:整理马具,准备返回。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狩猎场景,反映了唐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708年-765年),字志远,号青山,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古风,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婉约,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正是狩猎的季节,李峤通过描绘冬日的寒冷和狩猎场景,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生活的艰辛。诗歌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诗歌鉴赏
《十一月奉教作》是一首描写冬季狩猎场景的诗,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严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严酷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凝阴结暮序,严气肃长飙”通过“阴”与“肃”的对比,渲染了寒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气氛。接着“霜犯狐裘夕,寒侵兽火朝”则让读者感受到寒霜的侵袭,表现出冬天的残酷与无情。
在接下来的“冰深遥架浦,雪冻近封条”中,诗人用“冰深”与“雪冻”描绘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强调了猎人的艰难处境。最后“平原已从猎,日暮整还镳”则展现了狩猎活动的结束,暗示着人们在严冬中不得不结束一天的劳作,返回温暖的家中。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冬季狩猎的描写,更折射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坚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和斗争。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李峤成功地将冬季的美与凛冽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凝阴结暮序:描绘黄昏时分阴云密布的景象,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
- 严气肃长飙:强调寒冷的气息,使得长风更加猛烈,表现出冬天的凛冽。
- 霜犯狐裘夕:通过“霜”与“狐裘”的对比,表现出寒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寒侵兽火朝:描绘寒气对取暖火堆的威胁,暗示人们与自然的斗争。
- 冰深遥架浦:用“冰深”形容冰层的厚重,暗示冬季的严酷。
- 雪冻近封条:描绘雪的冻结现象,表示河道被封闭的状态。
- 平原已从猎:指出狩猎活动的开始,表现出人们的生存状态。
- 日暮整还镳:表现猎人在日暮时分准备返回的情景,暗示一天的辛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凝阴结暮序,严气肃长飙”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将霜与寒冷比作对生活的侵袭,突出了寒冷的影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冬季狩猎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坚韧,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生存斗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云:象征着压抑和寒冷的气候。
- 霜:代表冬天的寒冷和刺骨的感觉。
- 狐狸皮裘:象征着人们对温暖的渴望和对自然的适应。
- 寒火:象征生存的希望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十一月奉教作》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峤
- C) 王维
- D) 杜甫
-
诗中提到“霜犯狐裘夕”,这里的“霜”指的是什么?
- A) 雪
- B) 冷空气
- C) 霜冻
- D) 露水
-
诗歌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答案
- B) 李峤
- C) 霜冻
- D) 冬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归嵩山作》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李峤的《十一月奉教作》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李峤侧重于冬季的狩猎场景,表现出寒冷的无情,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景色展现了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李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