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夏夜偕诸子玉潭公园漫步中途暴雨骤至小令记之》
时间: 2025-01-06 08:40: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情同有,乡味浓于酒。一掬凉泉初近口,眉月依稀在手。风蝉漏夜鸣枝,无非笑我归迟。争及骤来山雨,浇头只管催诗。
白话文翻译:
这份情感仿佛是同样的,乡愁的味道比酒还要浓厚。刚刚舀起一捧凉泉,似乎月光轻轻在指尖流淌。夜风中,蝉声在树枝间漏出,无非是在嘲笑我归得太晚。哪里比得上那突如其来的山雨,浇灌着我的头脑,催促我写诗。
注释:
- 此情同有:这份情感似乎是共同的。
- 乡味浓于酒:乡愁的味道比酒还要浓厚。
- 一掬凉泉:舀起一捧凉爽的泉水。
- 眉月依稀在手:月光在手中似乎朦胧可见。
- 风蝉漏夜鸣枝:夜里,风中蝉鸣从树枝间传出。
- 无非笑我归迟:不过是在嘲笑我归得太晚。
- 争及骤来山雨:哪里比得上那突如其来的山雨。
- 浇头只管催诗:雨水浇洒在头上,只能催促我写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东遨,现代诗人,常以自然景致和内心感受为题,作品多取材于生活与自然,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夏夜,作者与友人漫步于玉潭公园,途中突如其来的暴雨令人措手不及,正是这种自然的变化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以夏夜漫步为背景,描绘了晚间的闲适与突如其来的暴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愁的细腻感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乡味浓于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而“眉月依稀在手”则巧妙地将月光与人的手联系在一起,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接着,蝉鸣声与归迟的叹息交织,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归家的情景,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情绪。
暴雨的来临打破了宁静,成为了诗中的一个转折点。诗人将雨比作一种催促,既是对创作灵感的激发,又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化。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得情感更加深刻,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情同有: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相同情感的愉悦。
- 乡味浓于酒:乡愁的情感比酒更醇厚,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一掬凉泉初近口:凉泉的清新与口感,象征着夏夜的清凉。
- 眉月依稀在手:月光轻轻流动,似乎在手中流淌,增添了诗的浪漫气息。
- 风蝉漏夜鸣枝:夜风中的蝉鸣声,体现了自然的生动。
- 无非笑我归迟:暗示自然对人类的调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争及骤来山雨:暴雨的突如其来,增加了诗的紧迫感。
- 浇头只管催诗:雨水浇灌,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乡愁比作酒,形象地展示了情感的浓烈。
- 拟人:蝉鸣被赋予了笑声,增强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通过工整的句式营造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夏夜与暴雨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自然变幻中激发出的创作灵感,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 乡味:象征思乡之情,代表着对故乡的眷恋。
- 凉泉:象征清凉与宁静,传递出一种夏夜的舒适感。
- 眉月:象征柔和的光辉,代表着希望与美好。
- 风蝉:象征夏夜的生机,展现了自然的声音。
- 骤来山雨:象征着突发的变化,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乡味浓于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酒的喜爱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友人的感情
- D. 对自然的赞美
-
“眉月依稀在手”中的“眉月”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星星
- B. 轻柔的月光
- C. 细腻的花瓣
- D. 夜空中的云彩
-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突如其来的暴雨?
- A. 清泉
- B. 夏风
- C. 灾难
- D. 诗的催促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熊东遨的《清平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以月光和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然而,前者更注重对乡愁的细腻描绘,后者则强调独酌时的孤独与自得。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